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气候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利用气候资源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竞争激烈的当下和未来对于气候资源的利用也将愈发广泛。气候资源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与气候资源的关系决定了其既是宪法等法律保护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法保护的重要对象,对气候资源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应坚持整体保护、安全利用、公平利用、共同参与和永续利用原则。

  • 标签: 气候资源 法律定位 保护原则
  • 简介:一、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概念的法律界定(一)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生态补偿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是指在生态要素本身受到污染、破坏的情况下,

  • 标签: 生态补偿 矿产资源 法律制度 资源税费 制度研究 法律界定
  • 简介:我国东北某省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这一规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认为国家权力不合理地剥夺了公民的私权利。这涉及国家权力边界的问题。现代国家权力的设置以保障公民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因而国家权力不得侵犯不涉及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个人自由,并须具备充分的目的合理性;国家权力的设置与运行还应当遵循“权力法定”的法治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最后,国家权力的行使还应当与义务和责任相对应。气候资源相对于人类目前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而言仍然是缺乏竞争性的无限资源,在无限资源之上设置所有权制度不具备合理性;由地方性法规规定气候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制度,直接违反了《宪法》、(《立法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立法程序也不够公开、透明。此外,“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的规定还意味着政府需要对气候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为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总之,“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的规定超越了国家权力的边界,是一项不合理的立法规定。

  • 标签: 气候资源 国家所有权 国家权力 边界
  • 简介:矿产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物品,一方面,其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强调人类的开发活动应当“承认资源耗尽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可避免性,基于此种确信禁止和限制人类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 标签: 矿产资源 法律制度 生态补偿 “玉” “石” 国外
  • 简介:最原始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产生于欧洲大陆国家,是与欧洲中世纪的司法擅断密切相关的。当我们进一步探究中世纪的司法擅断时,我们会发现这是西欧大陆封建制的必然产物,毫无制约的权力与武力镇压是其特色,所以罪刑法定原则是制约封建制下的各个封建领主绝对司法权的产物,其本质在于监督。而中国古代的帝制确保了对下级官吏包括审理案件的官员的监督,在这种政治体制下,面临的问题是对皇权的监督,而比附援引正是对皇权进行监督的措施。

  • 标签: 中世纪司法擅断 封建制 帝制 比附援引 春秋决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