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北京,如何重构自己的文化记忆,成为北京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什刹海片区为例,从水与庙,景与人,食与店,桥、景、事等多方面呈现了北京文化记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重建北京的文化记忆作了尝试。

  • 标签: 北京文化记忆 什刹海片区 水与庙 景与人 食与店 桥—景—事
  • 简介:5月21日,省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清林(图1)到会致辞,省委副书记陈文清(图2)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增添(图3)当选省法学会第七届会长。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晋闽(图4)当选为常务副会长,王晓鹰等18人当选为副会长。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省法学会第六届常务副会长傅镛茎(图5)所作的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标签: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法学会 省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 第六届理事会 副会长
  • 简介:源于普通法之自然正义原则的听证制度,因可为当事人提供意见表达与利益交涉的平台,而成为行政决定合法性的重要制度装置。但与私益听证主要代表消极的防御权不同,公共听证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等多种公共价值,是公共决策正当性的重要制度支撑。我国的公共听证理论,未从根本上区分代表防御权的私益听证和代表民主参与权利的公共听证,因此造成了制度建构的诸多误区。公共听证的引入,旨在破解公共决策过程的封闭性、结构化与单向度,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一种制度化的渠道;在实践中,我国的公共听证程序设计与运作仍然延续了传统科层制习气,与民众之表达和参与意愿相去甚远,公共听证俨然已成为现代行政合法性的制度装饰。公共听证因此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从性质上明确公共听证的定位与价值,充实公共听证的民主取向,理顺公共决策与公共听证的逻辑关联,健全和完善公共听证的操作程序。

  • 标签: 公共听证 私益听证 公共决策 民主参与 正当性
  • 简介: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法理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辛亥百年中国法学进步与制度构建”研讨会暨广东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年12月17日上午在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召开。省法学会副秘书长李皓平、研究部主任薛晓光,副调研员李万锡出席了会议,全省高校和实务部门从事法理研究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制度构建 中国法学 法理学研究 广州 辛亥革命 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