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从一个以人权为中心的视角探讨宪法修改与宪政发展及其实践方式问题。主要从时事观察:修宪反映了什么;"改革宪法":"修不修与修什么"的前提性命题;历史的对照:百年立宪在人权上的缺失与背反对宪政建设的启示;中国语境下的宪政之路:护宪(政)运动及实践积累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阐明"修宪,抑或护宪"这样一个命题的并非选择性的认识。

  • 标签: 修宪 人权 实践积累
  • 简介:行政行为的效力作为一种法律效力,其在行政行为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力内容存在很大分歧,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应当作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且公定力应是一种有限公定力而非绝对效力。

  • 标签: 行政行为 公定力 确定力 执行力
  • 简介:<正>1954年5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68岁的董必武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笑话":江苏松江县法院有一个审判员审讯一个犯"五毒"的资本家,这个审判员说:"你犯五毒了……"。那个资本家就拿出了共同纲领和其他法令来作辩护,说他"没有犯五毒,这是政府公布的"。我们那个审判员简直不知道有这些东西,结果没有办法,说"等一下,我去解个小手"就溜走了。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审判员,竟不知道当时具有根本大法宪法性质和地位的共同纲领是何物,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惊讶不已!我不知道出席这次会议的党员代表们是否已

  • 标签: 教育思想 法制建设 革命话语 党员代表 继续革命 根本大法
  • 简介:死缓制度作为一项独创的法律制度,源自并沿袭了历史政策.其产生由于政治情势而省却了严谨的理论论证与探讨.1979年刑法对于死缓制度的规定在法理与逻辑上均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造成立法文意、刑事政策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与断裂.新刑法虽对此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但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此问题变成了彼问题而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死缓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性所致.所以可以考虑舍弃死缓制度.这种建议并不违反我国少杀、慎杀政策,事实上死缓制度的背后反而隐隐有重刑主义思想的痕迹.

  • 标签: 死缓 死缓制度 合理性
  • 简介:合同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订立。由于受要约人对于一项有效的要约,只须回答“同意”二字即可构成承诺,从而使合同按要约人确定的条件得以成立。因此,为使合同成立,要约必须有效。然而要约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约内容的确定性。本文从分析要约内容对于要约以及合同成立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各国立法、判例和学说对要约内容确定性的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解释和补充暂付阙如的要约内容

  • 标签: 合同法 法律研究 要约内容 承诺 确定性
  • 简介: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渊源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其有关检察权的内容也各有特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检察机关担负的职权来看,检查权应包括刑事公诉权、刑事司法监督权、民事行政司法监督权、宪法监督权等基本内容.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检察权内容还包括司法解释权、司法监督权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国检察权制度的不足,应建立符合民主发展的检察制度,健全'一府两院'模式下的平衡制约关系,实行既独立又垂直的检察领导制度,理顺检察权内部职能关系.

  • 标签: 检察权 刑事公诉权 司法监督权 民事行政监督权
  • 简介:电信业: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外资投资行动电话的投资上限为25%;一年后提高到35%;三年后到49%,开放时间较中美协议快2年、中国将在入会后3年内开放电信租赁市场,允许外资向中方电信业者租借设备,然后再向中国国内外转售。

  • 标签: 中国 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 WTO协议 电信业 保险业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国际及国内地区间交流和合作的逐渐增多,由此不断涌现出来的社会关系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同时,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必须要有更高质量的法律作为保障。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律师工作 保障 中国 法律规范 立法工作 内地
  • 简介:仲裁案的败诉方申请不予执行某仲裁机构的裁决.法院以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裁定不予执行。但是该裁定没有体现仲裁庭的话语权。

  • 标签: 仲裁 司法监督 不予执行 事实 事实的认定
  • 简介: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 标签: 法律逻辑学 司法实践 公安 范式 修改 补充
  • 简介:本文拟从举证责任制度的完善、庭审环节的加强、诉讼模式的选择、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几方面的内容入手,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些见解.

  • 标签: 民事审判方式 庭审环节 诉讼模式
  • 简介: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是权利救济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只有把它们放置到更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才能体察。当判断权、要求权和执行权被归于国家。而且判断权还被赋予给同样作为第三者的专家系统时,就出现了权利救济的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的权利救济没有使权利救济的历史结构发生转型,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公力救济的运行机制。

  • 标签: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权利救济 历史结构 自然法学派 现代性
  • 简介:<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关头,产权革命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探索产权同商品经济的根本关系。一、明确的财产关系现代股份制,以其法人所有权和股东所有权的结合与分离为前提,创造和发明了二重所有权运动形式。一方面,原始资金所有者把自己的资金投资给企业以后,从企业领取了资金所有权的凭证——股票,而丧失了对原有资金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企业接受

  • 标签: 企业家阶层 股东所有权 股份制企业 股票市场 财产关系 产权革命
  • 简介:一、香港居民的分类分类1以是否享有居留权为标准,可将香港居民分为永久性居民与非永久性居民。根据香港1987年《人民人境(修改)条例》的规定,居留权包括入境权,不受居留条件限制而在香港居留及免受遣送离境或递解出境的权利。永久性居民包括以下六类:(一)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二)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以上的中国公民;(三)第(一)

  • 标签: 基本权利 香港特别行政区 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区 基本法 迁徙自由
  • 简介: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其意是说:言语(即“辞”)只要能达意就可以了;换言之,言语只是为了达意。他这么说,为的是强调“达”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言语的其他要求(如“文彩”之类)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同时又说过“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

  • 标签: 言语形式 辞达 其他要求 适切 而已矣 吕叔湘先生
  • 简介:随着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发展,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程序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鉴于强制执行程序具有与一般民事诉讼程序不同的特点和独立性,司法实践对这方面法律出台的需要又非常紧迫,而民事诉讼法全面修订的任务之艰巨性、复杂性使之远非能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且因未来对强制执行问题需要的法律条文篇幅很大,其覆盖的问题与民事诉讼法统一在一个法律中解决在技术上也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有必要将强制执行从民事诉讼法中脱离出来,进行单独立法。按照中共中央中发(1999)11号文件的要求,根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待制定成熟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提案。现就起草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提出我们的看法,供广大读者研究讨论。  立法的指导思想  一、关于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定位。该法是在民事诉讼法之下进行单独立法的民事程序法,该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与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协助执行人等各方面关系。强制执行的主体过程主要是执行机关单方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以实现债权人的权利,但该过程的有效完成需要诉讼和裁判性事项的支持和保障。该法中有关诉讼的内容除有特别规...

  • 标签: 制定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法 指导思想内容
  • 简介:<正>"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博登海默一、美术作品的法理启示正义始终是法理学关注并探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现代英语中,"正义

  • 标签: 正义女神 美术作品 法律评论 文学作品 形象 波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