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轫于美国,其间,《清洁水资源法》《超级基金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颁布保障了这一制度的相关构建工作稳步推进,并于上世纪末臻于完美。然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开展,囿于我国的环境治理模式、政府环境责任的分配而应体现出不同的形态。通过厘清法律概念、强调立法先行、明晰政府责任、创新制度规则等方式,可以重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标签: 生态修复 环境修复 政府环境责任
  • 简介:我国很多地方省市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来源、使用范围、管理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累了经验。对比相关省市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应该从规范资金的名称、扩大资金的来源、完善资金的使用范围、确定资金的管理主体、加强公众对资金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保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专款专用,使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

  • 标签: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公益诉讼 实证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国产DNA检测设备(包括核酸自动提取仪、基因扩增仪及遗传分析仪)在高海拔环境进行DNA检测,研究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建立DNA实验室的可行性,以及对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产DNA检测设备可以满足高海拔使用要求,常规检材无需经过特殊处理即可获得满意的分型结果,接触类检材通过扩增前覆盖石蜡油进行保温密封等方法也能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国产DNA检测设备 高海拔 常规检材 接触类检材
  • 简介:案件质量评查机制是保障案件质量,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要素,科学的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显得极为重要。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地后,在实践中,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成为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标签: 案件质量 司法责任制 评查
  • 简介:今年2月始,马山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联合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先后深入辖区内12所派出所及刑侦、禁毒、治安3个大队,通过召幵联席会议的方式,互相通报了2018年以来的案件质量情况,并由刑事检察部负责人向各所、队领导着重分析一年来侦查取证中普遍存在的证据瑕疵问题、程序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指出证据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案件质量 联席会 马山县 刑事检察 证据体系 侦查取证
  • 简介:案件管理发展进程和阶段演进,孕育着案件监管工作效能问题的考量,需要站在更高点,以自身价值推动和引导构建质量管理新模式。合格检察产品生产、案管转型升级、监管专业化推进对有效供给思考的正当性作出了回答。目标同向、改革纵深推进、职业积累为有效供给选择提供了深厚基础。案管工作高质量、科学化发展,有效供给及其体系的实现,依赖于案管路径的选择和支撑。

  • 标签: 有效供给 正当性 可行性
  • 简介:司法责任制改革后,随着办案组织结构和办案模式的转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和“谁办案谁负责”等理念被普遍强调,这种变化也给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目前,检察机关对办案质量的管理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资源浪费、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厘清以检察官为核心的各办案主体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完善办案监督、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对保障案件办理质量,确保各项检察改革措施顺利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司法责任制改革 办案质量 内控机制
  • 简介:1989年,盖拉等40名居住在意大利一家高风险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诉讼。申诉人指控,意大利政府未公开该化工厂的经营活动风险以及突发事件中应遵守的应急程序等信息,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和第10条(表达自由权)。欧洲人权法院判定,公约第10条没有规定公共当局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故意大利政府未侵犯申诉人的表达自由权。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个人福祉、妨碍个人享受自己的家园,而政府未公开相关信息将导致申诉人不能充分评估其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而损害申诉人为《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所保障的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鉴于已确认对第8条的违反,法院对本案中生命权是否受到侵犯作了回避判断。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环境信息公开 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 接受信息自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