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公文格式属于公文的形式问题,是公文质量高低的外在形式.一篇公文,内容再好,语言再规范,如其格式不规范,也决不能说是一篇好公文.因此,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公文格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从笔者接触到的一些成人院校的公文来看,就其格式而言,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具体表现在:

  • 标签: 成人院校 公文格式 发文机关 规范化问题 公文处理工作 主送机关
  • 简介:“无效果—无报酬”注释1.填入代表被救助财产所有人的签约人名字,如果可能,船长也应签字。2.第四行应始终填入救助人的名字,并且不论何时,当由救助船的舶长或代表救助人的其他人签约时,船长或其他

  • 标签: 救助人 LOF1990 财产所有人 劳合社 仲裁员 救助报酬
  • 简介:在办案实践中,笔者发现,遇合同争议,如果个案采用的合同文本是一方提供的印刷体文本,且争议产生于对合同中某些条款的理解,相对一方当事人则会引用我国合同法关于对格式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不利于提供该合同文本一方的裁决。笔者认为,在类似个案中,确有少数提供格式合同文本的一方当事人为了己方利益,在预先拟定合同条款时,设置陷阱,损害相对一方利益的,相对一方提出的观点反应了客观事实,应予支持。但对某些个案,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审理查明,情况并非如此。其中不少个案当事人属于对格式合同的认定以及在个案中的准确把握存在理解上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个案当事人之中,甚至在少数审判人员和仲裁员之中也有体现,如不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关于对格式合同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定义的理解,以及在办理个案时如何准确把握,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内容非常丰富的课题。据此,笔者根据我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关于格式合同的规定,以及有关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结合办案实践,就此谈点体会供广大法律工作者探讨。

  • 标签: 格式合同 合同法 中国 格式条款
  • 简介:<正>一、导论如果说长久以来法学理论对规则的重视已经导致了对人的遗忘的话,可能显得有些耸人听闻。赫伯特伯爵在"理性的人"一文中写到:"英国普通法不厌其烦地虚构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理性的人。他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是我们要求优秀公民具备的品德的化身。……在构成英国普通法的令人迷惑的博学的审判中旅行或长途跋涉,不与理性的人相遇是不可能的。理性人总是替别人

  • 标签: 经典文本 法国民法典 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 法律行为 德国民法典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金融机构开展贷款业务,一般都使用格式借款(包括担保)合同,即合同的条款都是由金融机构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借款人(包括担保人)只能表示全部接受或者一概拒绝,不能就个别条款进行商洽的合同。格式借款(担保)合同的使用,无疑极大地方便了借、贷、担保各方的融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机构在使用格式借款(担保)合同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不少的弊端和风险。为了充分体现和实践公平、自愿的契约精神,确保信贷安全,金融业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使用格式借款(担保)合同的弊端与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根据笔者的研究和理解,金融机构在使用格式借款(担保)合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和防范以下五大风险:

  • 标签: 担保人 金融机构 借款合同 风险 合同 融资活动
  • 简介: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性质问题,认为律是刑法典,而令、格、式都是包含多种部门法规范的综合性法典.同时,针对'律令格式皆刑法'说的持论依据,全面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性意见,从另一方面论证了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性质.

  • 标签: 律令 法律性质 部门法 刑法典 王立民 依据
  • 简介:宪政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世界各国的治理格局与宪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宪政,无论是一种实质意义还是象征意义,在人类这个特有的历史文明阶段已经成为政治法律生活的必需品。这从当代中国治理方式的逐渐宪政

  • 标签: 82年宪法 执政党 宪政制度 宪政文化 宪政史 文化冲突
  • 简介:作为一个历史文本,“五四宪法”展示了现代宪法之理念及理想,其内在体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价值合理性,然而作为一个制度实体,“五四宪法”的外在运行却遭遇无以化解的困境。“五四宪法”遭遇困境之根源在于宪法认同之缺失与宪法权威之缺位。鉴于宪法之为权威所凭借的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理念未被习识和采信,以宪法为最高权威之法治未能成就,在宪法文本和社会现实之间于是出现断裂。“八二宪法”秉承“五四宪法”的价值理念,因而“五四宪法”的历史境遇对当代宪政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五四宪法 宪法权威 宪政启蒙 中国 法治 宪法文本
  • 简介:刑事诉讼的现代性是由正当程序理论标定的。正当程序理论诸原理、命题、规则结成一个在逻辑上十分自洽的体系,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的最强势话语。电影《九品芝麻官》通过大量直接破坏、反讽、隐喻颠覆了正当程序理论诸命题规则。电影只是一种意象,并非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刑事诉讼实践。本文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法律与文学运动中的叙事方式,使用该文本进行一种非严格学术意义上的分析活动。

  • 标签: 正当程序 颠覆 法律与文学 文本
  • 简介:基本权利的主体有个人、公民、法人、组织集体之分,基本权利的最主要主体是个人,这是宪法思想史和宪法性文件所昭示的。中国宪法规定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个人只是义务主体。这样使得基本权利主体范围减少,在理论上与中国宪法规定的人权原理相悖。其原因有理论上的误区,也有翻译的误导。建议把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基本权利”或者“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具体内容则重新以“个人”基本权利为主进行规范,使得宪法规范中的基本权利条款与人权规范的本质特点相一致。

  • 标签: 宪法文本 个人 公民 基本权利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