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立法法》修改,大量的设区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维护法制统一的困难进一步被放大。为了避免出现"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法制化"的"立法割据"现象,并维护社会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必须不断完善设区市地方立法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设区市地方立法规范体系就是设区市立法的质量保障体系,具体要求是立法权限、立法选择、立法内容、立法程序、立法体例、立法语言、立法衔接等各个立法环节科学规范,符合统一的立法标准,目的是保证设区市地方立法工作如同现代化的生产线一样,在生产流程和生产标准的衔接配合之下保证立法产品的规范化。因此,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设区市地方立法规范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则是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的。

  • 标签: 立法规范体系 立法选择 立法程序 立法衔接
  • 简介:本文运用和评价了现有的分析工具,并描述、预测和评估了中国的法制改革。本文的目标在于阐明改革中的各种路径和方法论,以求更好地评价各种相互矛盾的改革战略。通过借鉴中国的具体实例,本文所讨论的问题通常与比较法和新法律与发展密切联系,同时着眼于解决更加广泛的问题,即我们关于法制改革的所知和所惑。通常来讲,我们的描述性隐喻过度简化了改革的过程,进而无法解决预测的问题。现有抽象的法治评估指数限制了我们预测成败以及获取有效政策建议的能力,而由于法制改革在特定国家的多样性和路径依赖,我们的能力仍有可能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相互矛盾且备受争议的标准以及漫长的改革时间表阻碍了我们主动评价法制改革的能力。尽管如此,我们对法律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将更好地阐释这一过程。因此,过早地放弃法律与发展的复兴将是一个错误,正如美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错误地放弃了上一轮的法律与发展。

  • 标签: 法制改革 案例研究 比较法 新法律与发展
  • 简介:修订完善后的《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与2001年版的《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相比,考评的内容、范围、指标、标准和方法均有较大的进步。然而,围绕该制度的批判也一直没有停止,'以案卷为中心''执法指标化''内部考评'等原则及制度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围绕法治评估的功能与方法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论述,派出所执法质量考评的法治评估实践需要贯穿从案卷考评到行为考评、从实体考评到程序考评、从内部考评到第三方考评的整体过程,进一步完善考评方法,提升评估质量,促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到法治公安建设的提质升级。

  • 标签: 法治评估 派出所 执法质量考评公安
  • 简介:犯罪类型本质分析是犯罪治理必要前提,在电信网络犯罪新形势下,加强电信网络犯罪类型结构及其对策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伪基站犯罪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与传统电话诈骗相比,伪基站犯罪具有更多自身"比较优势"。同时,电信网络犯罪的主要危害类型不是一种线性发展演变结果。从长远来看,目前电信网络犯罪治理,当务之急是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因此,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差异化打击和持久战,对遏制当前持续高位攀升电信网络犯罪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 标签: 伪基站诈骗 电信网络犯罪 类型本质 反思与对策
  • 简介:自动扶梯安全事故多发,给广大乘客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防范自动扶梯发生事故保障乘客群体的安全,已经引起安监部门、安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110起典型案例整理统计,概括总结出扶梯事故新的分类方法和事故特点,解剖分析出事故的多发原因和风险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动扶梯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尽管自动扶梯事故牵涉面广、诱发因素多,只要生产安装、使用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及广大乘客携手共防,是可以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的。

  • 标签: 自动扶梯 事故分类 规律特点 安全风险 防控对策
  • 简介:作为启动刑事诉讼侦查活动的第一道工序,举报线索事关检察机关追诉职务犯罪的公正和效率。线索管理不科学,可能导致整个刑事诉讼在程序入口处就发生偏差和延误。分析《G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线索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的实施状况,可以发现线索管理中存在立法脱节、程序空转、信息化滞后等问题,有效性、规范度和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职务犯罪 举报线索管理 监督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