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分立的个人知识”作为哈耶克早期的知识论,是以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主观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以及重视时间的“过程意识”为思想基础而产生的.由此决定了“分立的个人知识”具有主观性、分散性、情境性三方面的内涵.哈耶克对经济的理解是从知识角度进行的,经济秩序在他看来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正是从这一点上讲,计划经济表现出了对知识利用的弱势,而自由市场则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进而实现了“分立的个人知识”与自由市场的契合.在促成这样契合的过程之中,价格发挥了重要的“知识供给”作用.

  • 标签: 哈耶克 分立的个人知识 自由市场
  • 简介:遵循个体认同建构到整体共同体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海南省Q县早期农场的职工认同的研究发现:职工个体相同地理空间的共处、人生经历的相似、面临处境的相同促使其先置性认同产生.先置性认同属于职工纯粹心理层面的情感认同,标志农场职工个体间地域、身份、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为了塑造整体意义上共同体的生成,农场通过去个体化和以政治学习的方式对职工进行价值集体化教育,致力建构价值共同体,农场价值体系最终内化为职工的行为,表明农场共同体最终形成.

  • 标签: 个体认同 农场早期职工 多重认同 建构
  • 简介:20世纪早期的中国,处在动荡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也引起了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的极大关注,他们当时分别阐述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自杀现象的影响,这些观点体现了其个人的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当今社会减少自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自杀现象 社会环境 中共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