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趋于分化,地区热点增多、波及面宽,大国关系复杂性和矛盾尖锐性凸显,中国外交既赢得丰收,又赚足眼球。我们似可依循2014年的变化脉络,从以下几个角度观察分析2015年的国际走势。(一)在经济政治互动中看到各国的强项与软肋。当前世界经济除了总体增长乏力,还有值得关注的变化。一是分化加剧。

  • 标签: 国际 经济增长格局 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 观察分析 政治互动
  • 简介:回首2015年,动荡的中东乱局,肆虐的非洲埃博拉疫情,汹涌的欧洲难民潮,血腥的巴黎恐怖袭击等,无不凸显国际安全形势之严峻。安全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难以回避且必须优先处理的问题。令人庆幸的是,在经济转型发展、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伊朗核协议、打击“伊斯兰国”以及网络空间合作等方面。

  • 标签: 安全研究 国际安全形势 恐怖袭击 转型发展 气候变化 空间合作
  • 简介: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的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 标签: 航天技术 导弹与反导弹系统 卫星与反卫星武器 太空军事化 太空战争
  • 简介: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性质浓厚的国际体系里,中国快速崛起带动的体系变革有关。在大国疑惧和小国逐利气氛中,南海问题很容易被'炒热',中国不得不在'亲、诚、惠、容'式不断'加码'的周边友好前提下,维护南海权益。能否做到增信释疑和巧妙利用利益互换,是周边外交基础上维权的关键,国际体系和平一面为此提供了可能。'亲、诚、惠、容'等理念没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导致中国不断'加码'的友好被一些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很难让'息事宁人'不成为忍气吞声。在中国崛起态势明显后双方对现状都不堪忍受,因而维权'新常态'非常重要。同样面对中国'亲、诚、惠、容',不同决策者有不同政策,所以争议国领导人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边外交 南中国海争议 视角
  • 简介: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执政要素之一。作为亚太政治焦点的南海问题既是领海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际道义、国家形象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梳理了南海问题及相关新闻话语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些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缺少关于东盟非争端国的南海政策及话语研究;对于中国南海维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较少;对"南海机遇论"关注不够;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的在南海问题上的传播研究关注不够。创新南海问题新闻话语和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有新闻话语分析和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等。以新闻话语为理论工具来分析东盟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有助于中国应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在学术价值方面可检验和验证新闻话语理论,并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 标签: 新闻话语 南海问题 研究现状 研究不足
  • 简介:今日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一反过去的激进模式,转变为防御模式.战略思想和理论方面也有别于以前坚持本国、本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其战略思想、方法、手段以及战略实践中,都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作为地跨欧亚、领土面积最广、接壤国家最多、军事实力靠前、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俄罗斯在制定本国对外政策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外部环境中,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利益核心区,被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欧洲是其传统的战略方向,被列为战略重点;亚洲太平洋地区也是其战略考虑的重要部分;美国由于其在世界安全战略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被俄视作安全合作的对象.

  • 标签: 俄罗斯 政治 外交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 标签: 印度与东盟 关系 中国的看法
  • 简介:奥巴马就职后,面对经济危局,以力促经济复苏为施政目标,推出一系列反危机经济政策;同时,对小布什政府多项政策积极“纠偏”,并凸显新能源、全面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新政”重点。奥巴马的政策折射出“务实的自由主义”理念,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其自身哲学观的体现。目前,奥巴马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得到多数舆论的支持,其执政黄金期可能持续到2010年11月中期选举前。但另一方面,奥巴马民主党色彩浓厚的政策主张具有一定政治风险,多管齐下的宏大改革计划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 标签: 美国 奥巴马 内政 百日新政
  • 简介:2018年土耳其举行了“总统制”后的首次大选。此次选举是土耳其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国内的政治权力架构。通过对影响土耳其大选的三个变量,即国内政治、经济政策及对外关系等多视角的切入分析,可较好了解总统埃尔多安及其正发党赢得此次大选的原因。未来土耳其国内政治生态将因中左翼势力的上升、威权统治及其“圈子关系”等变得更加复杂,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失灵与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将加剧土经济治理模式的脆弱性,而库尔德问题的跨界与复杂性则会使得土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加之外交政策转型乏力,这些都将是埃尔多安新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 标签: 埃尔多安 正发党 总统制 土耳其大选 经济政策
  • 简介:第二次车臣战争基本结束,但车臣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车臣共和国百废待兴,俄境内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而解决车臣问题又受很多国际因素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推行双重标准;邻国格鲁吉亚不协助;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渗透。因此,俄罗斯必须灵活运用外交战略,搞好与西方和邻国的关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 标签: 车臣问题 俄罗斯 国际反恐合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中国加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作出了援越抗法的战略抉择。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此战略决策主要建立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利益基础上,与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全球与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体系也有极大关系。

  • 标签: 中国 援越抗法 战略安全 地缘政治
  • 简介:近些年来,俄罗斯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重振大国雄风的意愿越来越明显。美国因此竭力通过各种途径阻止其国家复兴。而美俄两国在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较量,正是美国霸权图谋与俄罗斯民族复兴之间的根本性矛盾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单极世界诉求与多极世界呼声的碰撞。中国应充分认识由此引起的俄美关系的变化,做好定位,为推动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 标签: 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 美国
  • 简介:内战中的反政府武装跨越国境开展抵抗行动将威胁区域安全。内部冲突的外部化成为目前国际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与之相关的内战的域外情境,此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内战当事国、跨境行动的反政府武装及其接收国之间的策略互动模式。当越境散逸的武装分子与接收国之间的实际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策略互动将给当事国内部武装冲突局势和两国关系带来多种可能的结果。当事国内部冲突风险和国家间冲突风险至少受到三方面影响。第一,接收国影响武装分子行动的能力。第二,当事国阻止叛乱受到接收国资助的行动强度。第三,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等方面影响。一国内部冲突与政府间摩擦之间的关联性将为区域安全机制的调停或维和举措带来额外挑战。国际社会在应对冲突威胁的行动中需要精确识别内战外部化问题的具体策略环境,从而为推动各方达成长效和平方案做出实际贡献。

  • 标签: 内战 叛乱资助 反政府武装越境 强制行动 策略互动
  • 简介:自1979年以来,东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与和平,没有大的战乱与冲突发生.是什么机制维持了东亚的安全与稳定,学界颇多争议.鉴于彼得?卡赞斯坦等学者主张的折中主义分析方法,当前地区的安全秩序主要是由大国间的互动决定的,大国间互动的方式可以从物质、制度与规范3个层面综合全面地进行考察.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是一种处理崛起国与霸权国结构性矛盾的方法与愿景,也是一种对未来维持地区安全秩序的蓝图.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研究,当前东亚地区的安全秩序由如下3个方面决定:在物质层面上主要是美国与中国安全与经济政策的互动及相互影响;在制度层面主要是大国以现实主义的目的参与东盟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在规范层面则是大国推行自由主义规范与主权规范的相互竞争.

  • 标签: 东亚安全秩序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
  • 简介: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陷入了多重危机叠加的困难境地,基本结束了其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黄金期。近年来,以恐怖袭击频发和大量难民持续涌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对欧盟自身的团结稳定与认同、欧洲经济的复苏及其国际形象建构等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总体上看,

  • 标签: 非传统安全问题 欧盟 困境 恐怖袭击 不利影响 国际形象
  • 简介:区域组织如何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是区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东盟旅游合作进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东盟在缺乏霸权国家主导和硬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如何形成集体行动,有效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力在于全球旅游竞争环境变化催生了东盟各国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唯有依靠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自身旅游发展瓶颈。本文对东盟区域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动力、合作机制建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为核心的协商一致对话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满足成员国旅游发展需要的包容性公共产品选择机制、以外部性特征为驱动的区域外国家渗透参与机制保证了区域旅游公共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但区域内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资金缺乏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也削弱了旅游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信心。

  • 标签: 区域公共产品 东盟旅游合作 集体行动
  • 简介:后苏联空间地区化进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俄罗斯力图使俄白联盟成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核心。俄白联盟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成为两国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障碍。

  • 标签: 后苏联空间 地区化 俄白联盟
  • 简介:威望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资源,包含平等诉求、荣誉渴望与位势追求等三个递增层级,是国家目标的精神维度。威望追求是体系内行为体的常见现象,大国的太空战略及博弈体现较为显著。近年来,印度太空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就有着深刻的威望动机刺激。具体来说,印度大力推进太空开发及积极参与太空国际治理,以展示自己在体系中独立自主地位与参与世界事务的平等权利,并显扬本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国家的荣誉与名望,最终极目标是促成大国地位的形塑与大国身份的被承认。可以说,威望是理解印度太空事业发展的深层视角,是洞悉印度国家大战略的独特路径。

  • 标签: 印度 太空事业 威望 平等 荣誉 位势
  • 简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水资源安全治理 澜湄合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当今美国的国家认同可以从种族、政治和全球三个维度考察,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白人至上、民主至上和美国至上。2016年大选表明,在这三个维度上美国的国家认同都受到严峻挑战,美国正经历一场空前的国家认同危机。总统奥巴马八年执政以及拉丁裔移民激增,让欧洲裔白人的威胁感知直线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恶化了美国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民主感到失望。崛起的中国、动荡的中东以及分裂的欧洲给美国的全球霸权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因而2016年的选举可以说是美国国家认同的一次全民公决。虽然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赢得了这场公决,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国很快就会“再次伟大”。

  • 标签: 美国 国家认同 种族 民主 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