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非对称关系不均匀的本质导致了互动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知觉的差异。尽管双方都在试图“处理”这种非对称关系——强者试图进行主导,而弱者会进行挑战——但大多数非对称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稳定的。这些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持的。亚洲非对称关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的中心性。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中国的人口与生产力规模为其典型的非对称对外关系创造了条件,并且中国的中心区域和各地区之间也同样体现出非对称的特点。有清一代,亚洲各国曾彻底臣服于这种非对称关系。在非对称关系中存在三种标准,即对抗的双方能力差距悬殊、角色无法调换、无法消灭对方。清朝传统非对称关系的根基最后被摧毁,很大的原因是来自其内部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在当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崛起”(peacefulleapforward)则引发了关于中国传统治理与外交方式新地位的问题。

  • 标签: 非对称关系 中国清代 朝贡体系 亚洲基本特征 和平崛起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广泛、复杂和深刻的变化,其特点是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这三者是互有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是流动和不断变化着的。总体来说,世界形势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但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呈现从未有过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共同妥善解决。

  • 标签: 和谐发展 多样性 世界和平 多极化 多样化 全球化
  • 简介:文化问题在当前欧洲一体化研究中正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围绕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多样问题,在考察欧洲文化多样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缘由分析,并对文化多样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探讨。最后,文章认为,保持文化多样有助于改变公民观念.促进欧洲认同,加强欧洲整合。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文化认同 文化多样性 民族特性 国家利益
  • 简介:2009年,东盟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个别成员国政局不稳定的挑战,但仍加强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合作,坚定地朝着2015年建成“人民的共同体”的目标迈进。展望2010年,东盟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各成员国以及与对话伙伴的合作,推进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 标签: 东盟 2009~2010年 回顾与展望
  • 简介: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 标签: “海洋强国” “海洋立国” 中日两国 海权思想
  • 简介: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经过提出、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已成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包括在基本目标、指导原则、重要理念、基本方向、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路径等方面的确立,形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及思想。而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依法治。其法律基础主要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基本体系1.海洋强国含义之变迁。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国战略 依法治海 中国 简论 循环系统
  • 简介: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的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的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瞄着巨大的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等挑战下,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的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的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的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中、在反海盗行动中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的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的北约海洋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北约的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的海疆纷争;对中国海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的。

  • 标签: 北约 海洋战略 全球公域 中国海洋安全
  • 简介: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 标签: 区域整合 “中华世界帝国” 航线共同体 封贡航线 围堵航线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中国权的深刻内涵。中国权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威慑。相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亚太是其东线战略的前沿,中国则是其看防的重点。美遏制中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围困在其东线以内,不能经东海、南海,前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权始终着眼于和平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陆文明塑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渐入人心。在以“称霸”为特质的西方权观面前,“海上丝绸之路”所彰显的“海洋和谐观”无疑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全球的主流思维。

  • 标签: 海权 霸权 中国海权 威慑力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预示着海洋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步伐加速推进。在推进海洋强国历程中,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国家增强忧患(危机)意识,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战略统筹,提升海洋维权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一是维护海洋权益问题。

  • 标签: 海洋 经略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顶层设计 维权能力
  • 简介:法律序号:越南第十三届国会2012年第十八号根据1992年颁布施行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依照2001年12月25日第十届国会通过的第五十一号决议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经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过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越南海洋法》。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海洋法 宪法修正案 2001年 共和国 国会
  •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之后,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安全形势相比之前发生了极大转变,如美国、越南等国家均因该案而对其原有立场进行了调整。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远洋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海洋发展利益已经突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近海区域,不断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领域延伸,例如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问题执行协定》谈判与国际海底区域勘探活动等,因而海洋安全利益的范围亦相应随之拓展。在全球现代海洋安全问题的范畴之内,“新安全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形势下的需求具有极强针对。而在海洋法规则中,海洋保护区制度无论在特征、目标还是功能方面,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定的契合,该制度适用与否的问题,对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利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全球海洋划分为多块不同性质的海域,导致该项制度在不同位置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同样有所区别,所以即便决定选择适用时,亦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应当始终坚持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灵活运用。

  • 标签: 海洋保护区 海洋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安全观
  • 简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举措之一。纵观16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发展史,成功的崛起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强国和权大国。从17世纪英国崛起到19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美国崛起,海洋强国始终是过去4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引领科技、产业、教育和体制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同时,科技、产业、教育和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 标签: 21世纪 海洋 战略意识 19世纪末 强国战略 世界文明
  • 简介:UNCLOS中尚存“灰色区域”,没有对“海洋科研”、“军事测量”等词语进行界定,导致条款的不同解释和争端.主要原因在于其既是政治协定又是法律协定.UNCLOS的大部分内容都相互联系并构成一个整体,为“一揽子交易”.美国并未批准UNCLOS,却常选择援引相关权利条款,规避义务.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第三方享有条约下的权利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第三方应受习惯国际法规则和强行法的约束;应根据VCLT来解释UNCLOS.应在整个国际法体系下理解条约对第三方的法律效力以及“海洋科研”条款的含义.

  • 标签: 条约 第三方 法律效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科研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冷战期间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印度开始调整其地缘政治目标与战略,并开始大力发展核武装.地缘政治领域权优先的思想和海上力量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核武器战场生存能力的考虑使印度开始发展基核力量.基核力量的发展将会使印度在提高核威慑与核实战能力的同时,面临着与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较大变化,并会对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权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海军外交 中国海军
  • 简介:中俄两国在太平洋、北冰洋等海域存在诸多共同的海洋安全目标和利益,双方的海洋安全合作不仅可以在理论层面丰富发展国家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内涵,也可在现实层面改善两国的海洋安全环境,维护两国海洋安全权益,同时为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做出贡献。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俄关系的相向而行给双方海洋安全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中俄两国多层级、多领域的合作机制,为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北极地区作为新疆域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向东看”发展政策也在不断拓展双方共同的海洋安全利益。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海洋安全合作也面临着“互信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上防卫方向不完全重合、世界海洋安全环境的复杂与敏感”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强中俄海洋经济的合作、积极构建海洋安全利益共同体以及合理规划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重点方向和拓展空间,可有效应对双方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的挑战。同时,推动多边海洋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为新时代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深化保驾护航,也有利于促进全球海洋安全的制度化建设。

  • 标签: 海洋安全环境 中俄海洋安全合作 海洋安全利益共同体
  • 简介:越南东面和南面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在越南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南将海洋看作是与国内4个大经济区同等重要的一个特殊的经济区。越南能从海洋中获取和利用的资源,据其本国学者的统计,主要有:海产、石油和天然气、矿产、海盐、海洋化学物质、海洋能源等等。越南对海洋的开发仅是初步的,但已获得了巨大收益。例如,海产、石油天然气、海盐、

  • 标签: 海洋事业 大经济区 沿海地区 发展概况 化学物质 和南
  • 简介:海洋自由是现代海洋秩序的原则之一,其内涵包括和平时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赋予各国在不同海域不同程度的权利;以及战争时期,在规范海上封锁基础上,中立国船只自由航行和贸易的权利。从海洋政治的历史演进来看,先后有四个部分进入海洋自由完善的进程之中:提出海洋自由原则、界定海洋自由的权利边界、否定私掠与海盗以及完善战时海洋自由。和平时期的海洋自由常常被一些国家曲解和利用,战时海洋自由在二战之后被迫中断。从历史来看,权力斗争伴随海洋自由制度完善的整个过程,海洋大国则发挥了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当权力斗争没有导致权力转移时,海洋大国会促使海洋霸主修正既有制度,或否定海军大国的不合理行为来完善海洋自由制度。当权力斗争导致权力发生转移时,霸权在海洋大国间的转移推动海洋自由制度的合理部分不断被引入、继承、积累和固化。

  • 标签: 海洋自由 内涵 海洋大国 权力斗争
  • 简介: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 标签: 印度 美国 海洋安全 借势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