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一、中国疫情形势及挑战(一)艾滋病。中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截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1430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6758例,死亡18246人。疫情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中国 传染病 防控 传播途径 病人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60年来,中国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体育发展成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

  • 标签: 医疗卫生事业 体育发展 中国教育 中等收入国家 公共卫生体系 新中国成立
  • 简介:9.11事件后,印度立即表示'无条件支持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立场,积极加入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由于美国对印度的反应采取冷淡的态度,反而把巴基斯坦作为反恐怖主义的前线国家,印度表现出无奈、担扰和愤怒.通过冷静的思索后,印度反映出对美国许多的奉劝、呼吁和要求,加强多边双边的外交活动.

  • 标签: 9.11事件 印度 思索 反恐怖主义联盟
  • 简介:"洞朗事件"的最后结果对中印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是中方强调的互利共赢外交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印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开始。中方需要深入反思这一事件的成因及处理过程。作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中方没有进行战略优势转化并在战术层面缺少一线战术规则;二是中方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跨部门机制性处理;三是中方应当针对印方战略动向和后续影响做好战略战术层面的调整。

  • 标签: 中国 印度 战略 战术 “洞朗事件”
  • 简介:"9.11"后,在美国安全观和全球战略部署发生重大调整的大背景下,日美关系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后在美国扩大反恐战争中,日美合作将经受考验,相互协调与摩擦难以避免.

  • 标签: “9.11”事件 日本 美国 外交关系 反恐合作
  • 简介:菲律宾女佣事件的前因后果施雪琴最近,菲律宾与新加坡外交陷入新的危机。3月22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驻新加坡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大使,总理吴作栋推迟了计划于4月10至12日对菲律宾的访问。菲新关系为何突然紧张?导...

  • 标签: 菲律宾 新加坡警方 拉莫斯 女佣 菲律宾人 工作许可证
  • 简介:"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双方互有需要,俄美接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俄美之间的利益对立和观点分歧难以弥合,远未成为伙伴和朋友.执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仍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既定方针.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对外关系 "9.11"事件 俄美关系
  • 简介:1992年12月6日,数千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手持锄头铁棍,冲破军警的警戒线,捣毁了16世纪建造的位于印度北方邦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从而导致印度教徒同穆斯林之间蔓延全国的一场血腥冲突,几天之内造成1,200人丧生,5,000人受伤。这是1948年以来印度发生的最严重的教派冲突流血事件。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 标签: 北方邦 流血事件 迪亚 国大党 世界印度教大会 国民志愿团
  • 简介: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中韩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和合共生。中国的对韩公共外交有着以下主要特征:两国高层领导在此议题上高度良性互动,人文交流是主要纽带,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精英与主流媒体则是突出舞台。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与文化交流方式有待改进,美国、日本的竞争与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不容低估,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这个议题上的舆论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升级对韩公共外交的文化交流方式;管控美日的负面影响,不刺激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优化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上的议程设置,化被动为主动。

  • 标签: 中国 韩国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 简介:2013年9月21日,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恶性恐怖袭击事件,一名为西门(Westgate)的大型购物中心遭遇持续四天的暴力恐怖袭击,造成69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事后,索马里青年党声称对该事件负责,这是继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遇袭以来肯境内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 标签: 恐怖袭击事件 肯尼亚 大型购物中心 1998年 东非国家 青年党
  • 简介: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矛盾的发展演变刺激着'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本文试以'热那亚事件'为背景,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因、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

  • 标签: “热那亚事件” “反全球化运动” 思考
  • 简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财政模式从国家财政转向公共财政。认识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性,对搞好政府采购具有重要意义。公共财政以公益为核心,是全体公民利益的集合,最重要是建立公众对财政收支的民主和法律监管制度,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将公平正义的内涵坚定深刻地嵌入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体系之中,作为科学发展经济的核心元素,成为社会主义评价政府财政政策、政府采购业绩的基本标准。

  • 标签: 公共财政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
  • 简介: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政府的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流亡美国三年之后返回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国际机场遭到了暗杀。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政府政界人士也表示了愤慨。本文试图分析阿基诺事件之所以会掀起菲律宾社会反马科斯政府浪潮的社会背景以及该事件对菲律宾政局的影响。(一)阿基诺事件使菲律宾社会陷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把阿基诺之死归咎于马科斯政权。数千名大学生举行了抗议集会,数百万人为阿基诺送葬,由反对派组

  • 标签: 阿基诺事件 马科斯 暗杀事件 菲律宾政府 贝尼尼 新人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