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为标志的冷战格局和苏、印之间逐渐发展起来的密切关系对印度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印度势必受到冲击,面临着内外政策选择和调整。印度的内外政策将怎样选择和调整,这是世人所关注的。本文拟就印度在战略态势、不结盟的外交和“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体制”这三个带有根本方向性的问题上印度的政策趋向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印度政府 战略态势 内外政策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
  • 简介:进入21世纪之后,以FTA和RTA为特征的东南亚区域内与区域间经济合作蓬勃开展,而作为老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参与步履却十分蹒跚。本文首先介绍菲律宾的FTAs和RTAs发展现状及特点;其次描述了菲律宾主流学界对东亚FTAs和RTAs的解析,进而勾勒菲律宾政府选择FTAs和RTAs的3项原则与两种策略;最后对菲律宾政府的国别差异化FTA政策和区域差异化RTA政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菲律宾 FTAs和RTAs 发展与特点 差异化政策
  • 简介:本文分析新加坡为确保并扩展其政治与经济空间而从多边、双边和地区等多种途径来采取的自由化行动。本文评论新加坡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和危机后的贸易政策趋势,着重论及新加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优先利益和关注,及其在推动谈判过程方面所起的作用。展望未来,本文讨论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及其对新加坡的影响。世贸组织和多哈回合谈判仍然是新加坡国际贸易的优先考虑事项。本文还论及新加坡寻求自由贸易协定和互惠贸易协定(RTA)的潜在政治与战略理由,并研究新加坡在寻求更大自由化和开放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本文认为,从战略上看,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增强和扩大了新加坡在全球的经济联系,而且还有助于使地区外部大国的经济利益扎根于东南亚。

  • 标签: 新加坡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协定 亚洲金融危机 多哈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
  • 简介:1992年11月24日,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与美国驻菲大使理查德·所罗门参加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移交仪式。随之,最后一批美军撤离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将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存在。菲律宾人迎来了希冀已久的独立自主的后美军基地时代。

  • 标签: 苏比克湾 内外政策 菲律宾人 军事存在 菲德尔 拉莫斯
  • 简介:东盟地区论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以来,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对东盟地区论坛一直持支持和合作的态度。今后中国仍应继续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设,以有效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 标签: 东盟地区论坛 中国与东盟
  • 简介:欧元区成员国财政扩张效应的直接影响是推高区内利率水平,而成员国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由于目前全球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而且油价上涨的不确定性给央行利率政策博弈带来难度。本文基于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纪律执行情况,对当前美、欧的利率水平差异,以及对油价与利率变动相关性的分析,对欧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做出研判。

  • 标签: 溢出效应 短期利率 汇率 欧元 财政 政策
  • 简介:随着伊朗核能力不断提高,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在相应加码,伊核局势越来越紧张,最后摊牌的时刻日趋迫近。目前,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各个选项都还是开放的,美国应对伊核问题的政策选项也都还在桌面上。尽管双方的选择空间将逐渐缩小,但是战争、外交解决和持续拖延的可能性仍都存在。

  • 标签: 伊朗核问题 美国外交 中东
  • 简介: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 标签: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 中国 安全 政策
  • 简介: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其认知及态度值得关注.在澳大利亚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兼具经济考量和地缘政治内涵,不过,对澳大利亚也意味着机遇与平台.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有相关讨论和评估:第一种观点认为,澳大利亚应抓紧时机尽快加入;第二种观点则建议,澳大利亚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审慎.经分析,澳大利亚政府立场摇摆不定,国内社会各界也存在分歧,澳大利亚处于政策两难困境,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争取澳大利亚的理解与积极响应,加快“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步伐,搭建相关的合作制度框架并继续增强彼此间的战略互信.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认知 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澳关系
  • 简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单独处理案件管辖权问题是对《公约》附件七仲裁实践的延续,是它在中国拒绝参与的情况下对待中国反对其管辖权意见的最明智选择。这种程序对仲裁庭本身和菲中两国具有潜在重要影响。仲裁庭对菲律宾的某些诉求享有管辖权的裁决延续了案件实体问题程序。中国的一个适当选择可能是参与这个程序,菲律宾的一个正确选择应该是与中国谈判达成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单方面或者与中国共同申请终止仲裁程序。

  • 标签: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 管辖权程序 实体问题程序 政策选择
  • 简介:柬埔寨共有近30个民族,其中高棉族为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九成,而华人数量次于越侨,排名第三。华人数量约为总人口的5%,却在柬埔寨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柬埔寨政府反应积极。对于广大柬华而言也是重要契机。长期以来,柬华人与柬埔寨人共同建设柬埔寨国家,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历史时期,情谊难分彼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当地人民的参与,尤其是华人华侨群体。究竟如何引导柬华人参与建设?本文拟通过总结柬华人的历史贡献,分析华侨华人群体的特征,为引导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柬埔寨 华人华侨
  • 简介:1999年10月印尼瓦希德政府产生,开始了民主改革的进程,瓦希德政府的国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对华政策和华人政策作了什么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与实质进展怎样?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瓦希德 印度尼西亚 对华政策 华人政策
  • 简介:政策意识是编辑对政策的重视、认识和理解。政策水平是编辑对政策的认识、理解的准确程度。新闻编辑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1)能否将直接解释政策的新闻阐述清楚;(2)能否将政策报道的分寸和时机掌握得当;(3)能否发现和纠正新闻中出现的政策性错误。新闻编辑要增强政策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必须对新闻本身的政治色彩有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必须积累知识,深入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遇事多用政策的尺度把握和衡量。

  • 标签: 政策意识 政策水平 政治色彩
  • 简介:<正>独立后印度的保留政策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保留问题涉及政治、社会、宗教、就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现今越来越成为印度政府统治的一大难题。如果说1990年下半年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和保留冲突一发不可收拾是V.P.辛格下台的主要原因,新总理钱德拉·谢卡尔将如何对待保留问题,正为举国注目。研究印度保留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矛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这一政策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可以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 标签: 落后阶级 表列部落 保留 种姓 南印度 政策
  • 简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其远东政策也历经几次调整。先是采取和平经济渗透政策。为此,维特提出了修建取道中国境内的中东铁路,并想方设法诱使清廷接受这一提议。之后制定了武力压服政策。这一政策由别佐布拉佐夫提出,目的是想通过武力征服中国东北和朝鲜,俄国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充当急先锋便是武力压服的表现。再后升级至联日侵华,即从俄日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到俄日无视中国主权的结盟侵华。

  • 标签: 俄国 远东政策 中国东北地区
  • 简介:前言在国际化进展的过程中,对外宣传和普及本国的文化和语言,将其作为软实力加以利用的努力对包括日本的世界各国来说已是重要的战略课题。海外加深对日本文化和日语的理解和关注可以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也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乃至日本的外交战略和安全保障。全世界的日语学习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持续增加,近年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对日本大众文化的喜爱引起了人们对日本文化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学习日语的很大动机之一。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想要积极地加以利用,但也担心中国存在感的提升使得全世界对汉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从而促使日本在外语教育领域中的存在感降低。

  • 标签: 日本文化 语言政策 留学生政策 东南亚 20世纪80年代 对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