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最近5年的进口总额年均增加250亿美元。通产省极力鼓动各大公司每年增加进口10%。日本消费者虽然主要热衷于日、欧、美产品,但也有一些亚洲产品较受欢迎,如韩国的电视机和录音机,泰国的针织运动衫,印尼的运动鞋,中国大陆的服装

  • 标签: 宣告破产 山地自行车 销售渠道 家具制造 国内物价 联锁
  • 简介:知识产品的生产及分配是一切社会的重要职能。无论在哪个国家,负责这些职能的机构———教育、出版、新闻传播以及渐趋形成的所谓知识集团等等,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第三世界,由于基础设施较差,知识产品生产及分配部门的作用加倍重要。知识产品的生产及分配之所以...

  • 标签: 知识产品 生产 分配
  • 简介:二.侨汇与新移民改革开放后不久,侨汇便急速增加,但80年代前期已经开始减少,减少幅度比以往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开始增加,但初期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到了90年代后期才急速增加。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仅半年时间侨汇就超过了20亿美元,2003年仅前半年就超过了55亿美元。

  • 标签: 新移民 侨汇 90年代 改革开放 80年代 速度比
  • 简介:20世纪50、60年代的侨汇每年在1—2亿美元以内。其后的文革期间至改革开放后的侨汇及个人外汇存款已经做过论述。90年代后半期以来进入了侨汇及与侨汇密切相关的个人外汇存款迅速增加的新阶段。本文拟就这一阶段的情况进行论述。

  • 标签: 侨汇 新移民 个人外汇存款 60年代 改革开放 90年代
  • 简介:<正>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地区,包括大孟买和孟买市。大孟买是一个大岛,由七个岛屿组成,面积约482平方公里,是一块低平地面,有1/4左右低于海平线之下。随着孟买市的扩大,岛上的许多小溪先后疏通和填平,把整个岛屿连成了一片。孟买市位子大孟买的南端,面临巴克湾,是印度仅次于加尔各答的第二个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气候温和湿润,二月最为凉爽,在七、八、九月的雨季里,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大。孟买市

  • 标签: 农业发展战略 农产品 供应基地 重要地位 印度 生产计划
  • 简介:面向中日经济合作的新阶段杨振亚近几年来,中日关系进一步走向从友好到合作的新阶段。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合作更加活跃,卓有成效。在即将走向21世纪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中日经济合作,是中日双方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一、继续发展中日经济合作的良好势头...

  • 标签: 经济合作 杨振亚 中日关系 地区经济 中国内陆地区 茂物
  • 简介:2005年10月9~12日于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是一个民间性的非政府论坛.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开幕式上致词说,华商已成为对全球经济影响深刻的“经济体”.华商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华商网络和中国历史进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 标签: 世界华商网络 世界华商大会 历史范畴 经济影响 历史进程 第八届
  • 简介:缅甸是一个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间的东南亚国家。在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管制后,缅甸开始了民主化进程。由于中印两国在缅甸都有重大战略利益,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印对缅甸的举动都会引起彼此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解析中印两国各自在对缅外交能力方面的优劣以及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以期论证中印两国在缅甸事务上采取合作政策的必要性。

  • 标签: 中印缅关系 SWOT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交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005年4月9-1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应邀访印,最重要的成果是与印方签署了联合声明,确定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1月20-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 标签: 中印关系 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总理 重大事件 联合声明 两国关系
  • 简介:依据BEC分类法,从1998~2008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半数以上,影响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及流向的因素主要有: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中间产品跨境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生产与投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成为零部件的供应方,如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零部件贸易是逆差;地缘相近、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东道国中间产品的出口。

  • 标签: 中国 东盟 中间产品贸易 影响因素
  • 简介:区域组织如何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是区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东盟旅游合作进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东盟在缺乏霸权国家主导和硬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如何形成集体行动,有效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力在于全球旅游竞争环境变化催生了东盟各国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唯有依靠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自身旅游发展瓶颈。本文对东盟区域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动力、合作机制建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为核心的协商一致对话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满足成员国旅游发展需要的包容性公共产品选择机制、以外部性特征为驱动的区域外国家渗透参与机制保证了区域旅游公共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但区域内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资金缺乏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也削弱了旅游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信心。

  • 标签: 区域公共产品 东盟旅游合作 集体行动
  • 简介:新加坡与中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两国贸易的主要形式,但与新加坡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海外营销力度不够,这影响了中国电子产品新加坡市场的开拓和电子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新加坡拥有巨大的电子产品市场,我国电子企业应该通过选择较优的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策略进入新加坡市场.

  • 标签: 中国 电子产品 新加坡 市场营销 对外贸易经济 产品质量
  • 简介:关于古代华侨的历史发展阶段,历来众说纷纭。首先,中外有关华侨史的著作,对华侨史应始于何时即什么时候出现第一代华侨的问题,就有下列各种观点:(1)华侨始于商周说。台北出版的《华侨志·总志》认为:《商颂》长发篇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二语,可见殷人已发展至海外;并认为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以前,那里就有华侨。另外,该书还根据《论语》公冶长记孔子之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这句话断言,孔子及其得意门生子路都有志去当华侨,不幸而未实现。

  • 标签: 发展阶段 乘桴浮于海 巴达维亚 相土 总志 殷人
  • 简介:新世纪以来,印共(毛)发展迅猛并跻身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印度统治阶级对印共(毛)的围剿先后经历了层层递进,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的“绿色狩猎战争”是围剿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印度统治阶级全面借鉴和模仿了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举全国之力对印共(毛)进行大规模围剿。但从围剿成效上看,印共(毛)经历了持续的危险后,由于应对得当逐渐度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 标签: 印共(毛) 低烈度战争 绿色狩猎战争 人民战争
  • 简介:国际服务外包经历了1954—1989年的在岸交付(包括现场服务)阶段、1990-1999年的离岸交付阶段后,于2000年前后进入了全球交付阶段。发展环境的变迁,给参与服务外包承接的各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印度服务外包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其应对全球交付阶段挑战的措施和经验,希望给一直以印度为标杆和参照系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 标签: 全球交付 发展阶段 印度 服务外包 启示
  • 简介:<正>自8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以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继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和70年代的滞胀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一般认为,调整阶段将持续至本世纪末。作为这一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带根本性、转折性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

  • 标签: 世界经济 发展趋势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新阶段 发展中国家 基本特点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两大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本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族极少交往和产生摩擦,日军统治激化了马华两族的矛盾,战后马华两族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种种磨合,经历了摩擦、稳定、摩擦、爆发、缓和,不断反复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马华两族的关系因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变化,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差异,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消除,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马来西亚 马华两族 关系发展
  • 简介:1979年,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进行了几项主要的经济改革,从而开始改变了其1975年以后所采取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起初,这些改革的范围和程序似乎是相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政府所进行的改革便日益具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对在农业、国有企业和宏观经济等领域所进行的改革进行比较,从而展示这三个曾合称为印度支那的国家所走的不同道路。与此同时,本文还揭示了每个国家的哪些领域特别需要进行改革以便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以及不同的改革策略可能对小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性产生什么影响。

  • 标签: 柬埔寨 越南 私营化 早期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 国营企业
  • 简介: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区域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合作刚刚起步,还很薄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特别是南海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向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这将成为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内容。中国应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一东盟海洋伙伴关系的目标为指导.以耐心、坦诚、自信的心态,本着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原则,主动提供地区公共安全与服务。可从中国最有实力与意愿的领域做起,从最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组织做起,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可从当前南海地区最突出、最紧迫的公共安全问题入手,重点是航行安全、搜救、海洋科研、环保、减灾防灾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务求实效,稳步推动南海地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建设。

  • 标签: 南海问题 公共安全产品 区域合作 中国外交
  • 简介:澜沧江一湄公河是东亚重要的国际河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典范。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湄公河拥有区域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牵一江而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关切,大河流域的合作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域内国家和外部力量的重视。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形成了复杂的合作机制,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发展中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 东亚经济合作 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