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当前第三世界民主化热潮以前一个时期,很多学者、发展学家和政治家都接受这样观点: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强硬,也许甚至是独裁领导。当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在1972年宣布实行军管法时,他似乎很符合这种独裁开发者模型。当时国际上很少对此提出官方指责,而且美国经济著作还开始预测,菲律宾将成为下一个“亚洲经济奇迹。”马科斯现在似乎有能力改革调整菲律宾经济结构,而且很多评论家(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这正是马科斯应该着手干的事。据认为,关闭菲律宾国会将使一大批更

  • 标签: 马科 菲律宾人 军管法 菲律宾经济 进口替代工业 马科斯政权
  • 简介:前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设想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举行东盟首脑会议上提出.这是一个广域经济共同体设想,但东盟各加盟国能否接受,还要看地区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时,各国如何判断该共同体所带来利益成本、收益痛苦程度.该设想要点是加强东盟经济一体化.从这种意义上看,应该说处于根据1992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一历史性决定而着手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延长线上.但是,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设想,就必须详细地描绘全面的经济蓝图.作为最终目的经济共同体必定会成为超越通过AFTA东盟投资区(AIA)设想所实现扫除贸易投资障碍这种程度、远比广泛、高度统一体.而且必须明确地表明最终目的,明确地描绘用以实现该目的路线.因此,也许东盟必须摒弃以往所采取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方法.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关系 贸易体制 双边协定
  • 简介: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历史。人们兴修水利,防震抗震等都是为了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关系。灾害给人类尤其是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是人们所厌恶,但自然灾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是不可完全避免,于是人们提出灾害一般是可以防御主张。

  • 标签: 灾害经济学 国际减灾十年 守业投入 演化规律
  • 简介: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转移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联结等三个层面对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转移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 人员转移 人员回流 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 中亚安全
  • 简介:国际体系中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紧张局势.19世纪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规范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管控未来权力更迭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不)满意情绪重要性;以更广泛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权力转移管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市场所推动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可见后果是文化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商品化。与之相应潜在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影响关系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存在发展都可能遭遇到原因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控制与垄断,威胁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碎片化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诱因内生性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续存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保障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互动共同发展。

  • 标签: 文化安全 传播技术 文化多元化 文化吸引力 文化传承 全球共享安全
  • 简介:暴力活动频发1994年11月以来,巴基斯坦暴力活动不断发生,已严重威胁政治稳定。在信德省首府卡拉奇仅11月就有250人死于非命。12月又有170人被杀,巴前外交部长阿加·沙希65岁姐姐一著名电视播音员亦被人暗杀。12月23日,警察在一个垃圾箱里发现了4具巡警尸体。一名正在举行婚礼新郎被打死。在卡拉奇,由巴基斯坦军队执行巡逻任务已有两年,1994年11月军队撤出卡市后,治安任务由当地警察接手,死亡人数陡然上升。1994年在街头骚乱中丧生至少有800多人。

  • 标签: 暴力活动 巴基斯坦 卡拉奇 人民党 伊斯兰法 电视播音员
  • 简介: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在日本曾一度沉寂“中国威胁论”又迅速蔓延,并严重损害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两国共同利益。“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泛起缘由很多,其中两国问观念层面的互动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建构主义看来,观念互动可解决国际体系中冲突。因此,重视中日两国政府间、思想界及国民各种观念交流思想交锋,达成中日两国间观念互动,是消弭日本“中国威胁论”一个重要措施,也是重构中日战略合作关系一个有效良方。

  • 标签: “中国威胁论” 中日关系
  • 简介:对于2003年以来伊拉克反美活动,国内外学术界最流行分析方法有两种:“文化分析”利益分析。前者把美伊之间冲突归因为文明或文化对立;后者则把美国石油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作为冲突根源。本文从萨达姆政治遗产着眼去理解透视伊拉克当前反美活动,认为其本质是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之间长期政治对抗一种延续,虽然国际伊斯兰力量特别是基地组织卷入使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内涵更加复杂,但它仍然是政治性,而不是文化或宗教性

  • 标签: 伊拉克 萨达姆政权 反美抵抗运动 政治遗产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詹姆斯·克莱伯(JamesClapper)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上公布新版《美国情报界全球威胁评估报告》(WorldwideThreatAssessmentoftheUSIntelligenceCommunity,以下简称报告)。①报告以美国全球战略为出发点落脚点,从全球地区两个层面对美国面临威胁与挑战进行评估。

  • 标签: 美国情报界 评估报告 解读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参议院 詹姆斯
  • 简介: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对各国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价值观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等方式,的确对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冲击。不过,“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形势影响是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 标签: "伊斯兰国" 中亚安全 三股势力 意识形态 独狼式攻击
  • 简介: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人口膨胀压力,对环境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新观念、资源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观。

  • 标签: 人类环境 挑战 环境意识 观念转换
  • 简介:北乌干达冲突本质上是一场不同种族之间争夺权力与利益冲突。1986年,圣灵抵抗军在北乌干达以武力反抗穆塞韦尼政权名义进行叛乱,迄今仍在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边境四处流窜。圣灵抵抗叛乱及其暴行不仅对北乌干达地区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挑战,也深刻地影响着中部非洲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乌干达同周边国家间关系发展。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重点强调军事手段,重视媒体宣传、争取外部对打击圣灵抵抗同情支持。而圣灵抵抗军叛乱动机已经从推翻穆塞韦尼政权逐渐演变成为开发“战争经济”“为生存而战”。简而言之,圣灵抵抗叛乱策略是对叛乱成本-收益精心计算产物。圣灵抵抗儿童兵策略、袭击平民策略、争取苏丹政府支持策略以及低程度地参与和平进程策略,既能够有效地打破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也导致北乌干达冲突长期化及其冲突影响“外溢”。要真正地解决北乌干达冲突以及圣灵抵抗军问题,需要重视武装冲突解决和平进程、促进北乌干达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加强对中部非洲地区和平建设。

  • 标签: 冲突解决 叛乱策略 北乌干达冲突 圣灵抵抗军 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
  • 简介:通过合作促进安全理念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是,在当前国际安全合作中,普遍存在“愿望,少行动”现象。由于安全概念泛化,国际社会几乎在所有安全问题上都表达出希望通过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意愿。但实际上,很多安全问题不可合作。“可合作安全”概念是基于议题性质、威胁认知共同利益一种预设状态。对议题性质认定是安全合作前提条件。如果安全合作对象在议题性质认定方面观点不一致,那么安全合作不可实现;反之,安全合作是可能实现。在安全合作对象关于议题性质观点一致基础上,安全合作主要受威胁认知共同利益两个因素影响。如果安全合作对象彼此威胁认知越小,且在应对安全威胁方面的共同利益越多,那么安全合作越可能实现;如果安全合作对象彼此威胁认知越大,且在应对安全威胁方面的共同利益越少,那么安全合作越难实现、甚至不可合作。“可合作安全”在应对安全威胁实践中,可以为有关部门在什么问题上合作、与谁合作等提供思路,使国际安全合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

  • 标签: 可合作安全 安全合作 议题性质 威胁认知 共同利益
  • 简介:过去20年,东南亚海洋安全威胁,如海盗行为、非法捕鱼海上恐怖主义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与忧虑。长期以来,应对海洋安全威胁与保证国家安全被视为是政府责任,这样看法反映在诸多涉及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文献中,这些文献多关注于国家主体在应对威胁时所采取因应策略。但是,随着“新”行为体,如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在提供安全方面扮演着越发重要角色,那种将国家视为唯一安全提供者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挑战。为了全面了解东南亚地区安全与治理问题,关注非国家行为主体在东南亚安全领域中作用提升趋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安全威胁 国家安全 行为体 海洋 非国家行为主体
  • 简介: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综合与复杂,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多元性”非传统安全威胁针对那类与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混威胁而提出,在缘由、意图、主体、手段、地缘等多方面显示了非传统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多元性”特征。网络安全威胁是“多元性”非传统安全威胁重要议题,呈现了主权难以界定、合法性难以判定、身份难以限定、过程难以追踪、应对难以依靠单一主体非常规特征,网络安全维护需要新思维。一些国家奉行进攻型网络安全战略,导致了网络空间威胁升级与安全困境,不利于全球网络安全维护。“优态共存”基于中国“和合”价值观而提出,主张认同建构与互惠共建,更好地适应了网络安全治理跨界合作、“大安全”观与超越安全困境能力要求,是较优网络安全治理方略,可成为“多元性”非传统安全维护一般路径。

  • 标签: 网络安全 “多元性”非传统安全 优态共存 安全治理
  • 简介:当前欧盟内部各种矛盾突出,维系欧盟前行"深化""扩大"两个车轮停摆,欧元区呈分裂之势,原指望解决劳动力匮乏"申根协议"难以实施。随着德国对推进欧洲一体化热情减退,德法两国"火车头"作用减弱,加上美国干预力度加大,欧洲逐渐走下坡路势头恐怕难以避免。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欧盟 欧元区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在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实践,包括印度国家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气候变化主要协调部门有关机构。印度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进程,CDM项目的协调机构,CDM项目的背景、开发潜力预测,分析了已经注册印度CDM项目的类型地区分布,最后给出了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开发CDM项目实践对中国几点启示。

  • 标签: 印度 气候变化 清洁发展机制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