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和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的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的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特质。同时,中国的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的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的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和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作出更多的贡献,以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的重大责任和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合作 海洋秩序
  • 简介:印尼首位平民总统佐科自2014年10月组阁执政以来,其“海洋强国”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措施备受世界关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其执政绩效初显,印尼国内政局稳定,政治生态转好,执政联盟扩大;经济上削减燃油补贴,积极改善民生,为应对经济下滑,出台多项激励措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坚持灵活自信的外交格局基础上,构筑海洋外交,寻求以区域大国的身份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发挥独特作用。虽然还有诸多挑战,佐科政府未来会继续在海洋强国之路上推进国家发展。

  • 标签: 印尼 佐科维政府 执政绩效
  • 简介:中美俄角关系作为国际格局的基础性架构,其相互关系的亲疏及演变始终被视为当今国际形势走势的晴雨表。冷战之后,中美俄形成的角关系既有其相对衡定的内涵,也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处在演变之中。近些年来,随着多极化进程加快,时起时伏的大角关系再度进入新的活动周期。尤其是俄罗斯外交的强势反弹,大角关系再度回归国际社会的视野。

  • 标签: 三角关系 俄罗斯外交 大三角 活动周期 国际形势 中俄关系
  • 简介:为促进中国与海外在东南亚研究方面的交流,促成中国东南亚研究早日与世界接轨,发掘、培养一批优秀翻译人才,并逐步提高学术界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现特筹备出版'海外东南亚研究译丛'。译丛下设顾问团(包括国际顾问团与国内顾问团)和编委会。国际顾问团由国际上东南亚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负责推荐海外优秀、经典、重量级的著作;国内顾问团则由国内东南亚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负责确定出版方向、推荐优秀翻译人才等。编委会由国内外精通中外文(外文包括东南亚非通

  • 标签: 三联书店海外 东南亚研究 海外东南亚
  • 简介:中印关系被广泛认作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力量均势关系或是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作者从尼泊尔的角度阐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边合作设想,探讨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变化趋势,认为这些变化趋势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向它们的邻居尼泊尔提供持续获益的机会.当代尼泊尔外交政策思路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尼泊尔努力在边框架范围内扮演促成中印协作关系的催化剂角色,从而使尼泊尔自身的地理位置成为一种优势,并使尼泊尔自身获得体面的中等区域国家的地位.从理论上讲,这一想法可以使尼泊尔从冲突一线的前哨转变为国际枢纽的角色.

  • 标签: 中国-印度-尼泊尔 地缘政治 三边关系 准战略三角
  • 简介:现在谈国际局势往往会和所谓"国际秩序"问题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的舆论环境中,所谓"国际秩序"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而从美国主导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所以,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主要是美国以确保其霸权地位为核心的战略所构成的挑战。

  • 标签: 美国霸权 国际环境 霸权地位 国际秩序 国际格局 中韩关系
  • 简介:9月21日,由《环球时报》社与美国卡特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举办。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主持会议,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美国卡特中心国际和平项目副主席瑞俊丹(JordanRyan)、

  • 标签: 青年学者论坛 中美 《环球时报》 综述 卡特中心 南京大学
  • 简介:美国、中国、印度是亚太区域个非常有分量的国家行为体。截至目前,国已分别在双边层面建立起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大角”模式趋于明朗化。美国是“战略大角”关系的主导者,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都将对美关系视为本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受“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印度成为中美两国竟相争取的伙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亦借势发展与美国、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大国意象。中国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平衡对象,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还需要联合印度共同分担美国重新规制亚太的压力。当然,由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持续施力的过程,美国、中国、印度角关系仍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尚未完全成型,值得持续关注。

  • 标签: “亚太再平衡”战略 “战略大三角” 规制压力 美国 中国 印度
  • 简介:近期,尼日利亚东南部多地发生少数部族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其间打出要求建立“比夫拉国”的旗号,并伴有暴力事件发生,造成多人伤亡,其背后有尼日尔河角洲解放运动(MovementfortheEmancipationoftheNigerDelta,MEND,简称尼解运)插手参与。该组织在多年沉寂后,再次浮出水面,引发国际社会瞩目。2005年尼解运成立以来,多次袭击尼日尔河角洲地区(简称角洲地区)的外国石油设施,甚至在首都阿布贾发动过汽车炸弹暴恐袭击,严重威胁到尼日利亚正常的石油生产、财政收入、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 标签: 三角洲地区 尼日尔河 尼日利亚 解放运动 演变 抗议活动
  • 简介:日本《安保相关法案》的生效意味着集体自卫权的行使有了法律保障,也意味着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终于可以在法律基础上具体实施了,日本终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挑战宪法,实现借船出海,利用日美同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军事作用了。集体自卫权、《安保相关法案》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是位一体的,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政策前提,《安保相关法案》的通过是日本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国内法律基础,《防卫合作指针》是日本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军事协议。日美相互利用,美国试图把日本拉下水,协助美国遏制中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则渴望借船出海,调整防卫政策,利用日美同盟,实现正常国家化,遏制中国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发挥军事作用。日美同盟在一系列战略安排中实现深化,同时也使中美日关系更趋复杂,亚太局势更加动荡。

  • 标签: 集体自卫权 《安保相关法案》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