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的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 标签: 暴力冲突 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突发事件 少年
  • 简介:“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的预测”文通过分析部分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十年前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个悲观的结论,并由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近乎“休克式”反思。该文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其悲观的结论不能不让读者质疑;且文章“破”多“立”少,不利于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

  • 标签: 选材 用材 观点 质疑
  • 简介: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些有意义的思考。

  • 标签: 难侨 在华印支难民 国际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 简介: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任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种新的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影响的书匕战的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造成了定的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的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理论框架还指向些特定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 标签: 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
  • 简介:前言东盟直是东亚唯的地区合作机构,自1967年成立以来,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合作。成立之初,其成员国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5国,1984年文莱,1995年越南,1997年老挝和缅甸,1999年柬埔寨先后加入,从而扩大到了10国,覆盖了东南亚整个地区。区域内经济合作也从1976年开始实行,自1992年以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目标,2010年6个老成员国基本上撤销了关税。现在的目标是在2015年以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为中心实现东盟共同体(Ac)。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 地区一体化 东盟自由贸易区 合作机构 2010年 马来西亚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体化的再度兴起,地区冲突和动荡的安全局势也为区域经济体化带来了消极影响。作为摆脱安全困境的种有效手段,区域经济体化在抑制成员国间冲突升级、发挥和平效应时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作者从现实主义的逻辑出发,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体化与区域内成员间冲突形势之间的互动,认为区域经济体化进程未能产生和平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通过机会成本机制提高成员国的收益预期,高层互动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信息沟通和冲突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体化和平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进步强化区域经济体化的制度水平,扩大和深化区域经济体化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多议题之间的联系,强化高层互动机制和制度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体化制度的和平效应,尽快走出安全困境。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安全困境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贸易和平论
  • 简介:当下日本与三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其中在中日钓鱼岛问题和日俄北方领土问题上都出现过搁置争议的提法。同样是搁置争议,日本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日本面承认在北方领土上的搁置争议,面又不惜篡改历史档案以否认中日间存在搁置争议的共识。这种罔顾事实的极端功利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个基本特征。然而事实永远只有个,罔顾事实的谎言使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的陈述自相矛盾。从这点入手,揭穿日本政府的谎言将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 标签: 钓鱼岛 北方领土 搁置争议 《关于钓鱼岛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