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的。这一倡议与他当年9月访问中亚期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带一路”这一完整的世纪性倡议。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许多来自东盟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动员令,同时也是中国与周边各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整个世界联动发展的宣言书。中华民族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共襄“一带一路”盛举,将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谱写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 标签: 一带先行 东盟有望 中国东盟
  • 简介:自200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提出亚太自由贸易(以下简称“亚太自贸”,FTAAP)的倡议以来,对亚太自贸的研究与规划逐渐进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专门通过了一些政策文件。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建设亚太自贸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为今后有关亚太自贸的研究和落实进程提供了行动计划框架。从目前来看,亚太自贸建设主要有四种政策途径: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单独依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RCEP与TPP,实现茂物目标。但上述四种政策途径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FTAAP、TPP和RCEP共同存在的可能。从趋势上看,FTAAP建设正融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程讨论和议题落实的过程中,并随之不断推进而进入更具体的政策实践中。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自贸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茂物目标
  • 简介:历史上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大战略取向转型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战略重心、攻防政策、制衡倾向、联盟战略,其中,战略重心的转型居于主导地位。影响陆海复合型国家战略转型的要素有6个:战略地理结构、攻防平衡、地缘威胁、资源汲取、战略学说、战略决策。笔者依托上述6个因素,分析了德国(1890-1918年)与苏联(1962-1982年)的战略转型成因和历史经验教训。笔者分析了中国战略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限制:地缘威胁的双重易受伤害性导致海陆资源分配分散化问题;先天地理条件的限制;联盟的可获性和有效性较低;避免过度扩张倾向;保持战略决策的连贯性。中国的战略转型最容易克服的可能是技术革新,最难克服的是战略决策和威胁判断中国要保持经济建设与国防投入、内政与外交、海权与陆权、大战略手段和目的等之间的平衡协作,注重防御性和威慑性的战略取向,加强危机管控,兼顾海权的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属性。

  • 标签: 海权 陆权 大战略转型 陆海复合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