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提高农民工收入的研究,可以运用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来展开。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制约社会经济保障机能,对农民工工资的拖欠消弱了社会的凝聚,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社会包容性发展,农民工收入增长缓慢阻碍了其权能的实现。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应努力落实农民工就业保障,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增强社会凝聚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包容体系,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农民工的增能和赋权,加快农民工收入增速。

  • 标签: 社会质量 农民工 收入水平
  • 简介:我国青少年犯罪仍处于频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矫正适应青少年犯罪行刑社会化趋势。社区矫正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塑造公民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存在认识偏差,社会公众认同度低;社会支持网络处于脆弱状态;矫正项目和方案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矫正机构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水平低,难以适应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专项立法,构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体系,多部门协同搭建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体系。

  • 标签: 社区矫正 社会支持 个性化教育
  • 简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10个城市的在职青年样本,围绕就业质量的6大维度: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收入、就业状况、社会保护、劳资关系等,分析了都市青年就业质量的现状及问题。发现年轻人的就业稳定性普遍较好,就业安全普遍加强;但是,区域间就业环境差异较为明显,社会不公依然存在;年轻人的就业"优势感""获得感"不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度亟需调整,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超越的需求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就业能力、劳动收入、与雇主等的对话能力有待提高。青年的就业诉求已有从"找份工作"向"体面劳动"的转变,这将倒逼城市不仅要专注于实现充分就业,还要转变传统的"低劳动力成本发展战略",致力于提高青年的就业质量

  • 标签: 都市青年 就业质量 体面劳动
  • 简介:家长作为与青少年子女联系最紧密的初级群体,其态度和行为深刻地塑造了子女的网络游戏使用形态。基于全国性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文考察了家长群体对于青少年子女网络游戏行为的认知情况和管理方式。数据结果表明,在认知层面,家长群体对于青少年子女的游戏使用类型、游戏使用地点、游戏接触时间等方面的认知与青少年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管理层面,家长群体对青少年子女的游戏管理行为包括游戏时间管理、游戏设备管理和游戏下载管理,其中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家长对孩子管控最为严格。本文认为,现阶段家长群体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存在"重态度而轻行为"的特征,家长群体若希望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子女使用网络游戏,首先必须加强对子女网络游戏实际使用行为的了解。

  • 标签: 网络游戏 青少年 家长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