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为什么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金融危机
  • 简介:马克对人格的考察具有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理想的双重维度,他一方面强调人格作为人之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强调人格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注重人格的现实性维度。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马克当时并没有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他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主体,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展开行动,并自觉承担起对于他人包括后代人的责任,注重自己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长远影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马克的这些设想对于我们进行新型人格的塑造,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人格观 生态视角
  • 简介:人们长期以来把马克的阶级分析理解为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阶级对抗。实际上,马克的阶级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层分析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基于生产方式的两极对立阶级模式、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马克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分析 模式
  • 简介:“分析马克主义”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马克批判平等、自由和人权等观念,反对使用正义观念;以柯亨、胡萨米为代表的另一派针锋相对地提出,马克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压迫.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在塞耶斯看来,马克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论,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构成了马克主义科学性的重要维度。科学评析马克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任何两极对立、随意拆分马克主义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做法都违背了马克正义观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分析马克思主义 正义 剥削 历史尺度 价值尺度
  • 简介: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化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 简介:93岁高龄的英国马克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出版了新书《如何改变世界——马克和马克主义的故事》(HowtoChangetheWorld:TalesofMarxandMarx.ism,LittleBrown&Company,2011)。在接受英国新锐历史学者、工党下院议员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Hunt)采访之际,霍布斯鲍姆畅谈了他对马克、学生运动、新左翼和米利班德家族等问题的看法。本文刊载于英国《卫报》2011年1月16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霍布斯鲍姆 世界 LITTLE World 历史学家
  • 简介:战争性质问题是马克主义确定对待战争正确态度的客观依据。要正确认识当代战争性质,坚持马克主义关于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包括从马克主义立场出发认识战争性质、根据政治目的区分战争性质、依据具体情况区分战争性质、依据时代特点多视角判定战争性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性质 政治目的 正义性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之所以成为上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主要在于其批判理论的开启和建构。目前,学界很多人认为西方马克主义已经退潮,甚至终结。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直接而鲜明地以批判理论为主旨的哲学思潮,其影响在当代仍在继续和延展。这主要表现为:以霍耐特为代表的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向“承认理论”的转向,后现代马克主义对空间批判理论的建构,后马克主义与正统马克主义的决裂,第二代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的穿破,以及情境主义的马克主义对景观社会的批判。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当代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后马克思主义
  • 简介: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又是生产方式中最根本的物质推动力量。同时,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把物质看作"为我之物"、"历史之物"与"客观之物"的统一体。主要形成于马克《评李斯特手稿》中的生产力理论,因实现了历史主客体的统一,而构成唯物史观建立的理论基石,体现了唯物史观"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特性,为马克正确分析社会历史动态原象、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诸多重大原理也在此基础上得到科学表述。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自马克主义诞生以来,如何有效传播马克主义和推进其大众化进程始终是经典作家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经典作家关于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略主要有:以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国际组织为主体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以时刻关注和维护广大工人群众的利益及其诉求为立足点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以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交锋和斗争为手段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以报刊书籍等多种媒体为依托载体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教育形式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我们应准确把握经典作家推动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实质和科学方法,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大众化进程。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方略
  • 简介:第二部分: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与大多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反,海曼·明斯基认为金融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是内生的(即本质固有的),而并非是由于“外部”对其体系的冲击而产生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经过一个长周期,金融压力往往就会出现。这些压力也许会通过中央银行的成功干预被暂时“缓解”,通过成功实施货币政策也会防止流动性危机的蔓延。然而,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1929--1933年,传统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无效。在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措施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在某一点上也许就不容易得到遏制。结果就会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那样的事件。

  • 标签: 全球金融危机 马克思 资本主义经济 主流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 流动性危机
  • 简介:为了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推动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探讨、宣传和普及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加强全国马克主义理论界的交流,第九届全国马克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年会拟于2012年11月2日至3日在河南大学举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 年会 论坛 启事 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