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民法总则》为顺应时代发展,在民事立法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对'好人'的救助行为进行单独的法律规定,使得其不再承担重大过失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救助者的基本权利、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由于缺乏细节规定或者权利义务失衡等原因使得'好人法'陷入困境。本文我将分析其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

  • 标签: 权利义务失衡 比例原则 立法基点
  • 简介:编辑部:刚满12岁的张豆豆,为了买一双乔丹鞋,在跟爸爸妈妈索要钱款未果的情况下。竟把妈妈王红价值万元的钻戒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李某(25岁)。王红夫妇知道后即与李某协商,要求李某返还钻戒,而自己则退还李某的1000元钱。但李某声称张豆豆有卖钻戒的权利,而且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返还。问:张豆豆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 标签: 买卖行为 钻戒 豆豆 编辑部 妈妈 王红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创了依法治国理论的和实践的新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的实现路径。

  • 标签: 依法治国 新局面 路径
  • 简介:近年来,司法裁决与民意之间的冲突不断显现。2010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一系列热点问题,如成都,杭州等地连续发生的醉驾肇事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故意杀人案都被写入白皮书。[1]诚然,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民众法治意识的提高,但同时也体现了部分司法裁判结果并没有与民意保持一致。裁判人员的职业主义与大众的民主主义之间缺乏在司法制度范围内建立的沟通机制和矛盾解决机制。故笔者欲从司法方法为基础,探索如何以司法方法为媒介,促进裁判人员与民意之沟通,进而实现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平衡。

  • 标签: 职业主义 民主主义 司法界定
  • 简介:70年住宅用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自动续期应当有偿进行,但政府不应再要求业主支付出让金,而是因为承担了《宪法》义务,向业主收取土地使用税金。业主通过自动续期取得的使用权是永久性的,这样永久性的用益物权并不违背城镇土地国有的法律规定,并且真正实现了对公民住宅权的保障。对于只有20年使用期限的土地,在期限届满后应当直接开始征收使用税金,政府无权直接将土地使用期限延长至70年而让业主补缴出让金。

  • 标签: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 自动续期 永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