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那就是围绕日本的繁荣与安全来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在经济上,日本通过政府开发援助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在安全上,政府开发援助服从和服务于包括能源安全在内的日本自身安全和战略需要,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同时也是实现日本外交战略目标的有力手段。日本在实施这些战略意图的过程中表现出其完全的、自私的国家利己主义。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理念开始有所改变,但其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利益的本质并没有完全改变。

  • 标签: 日本 政府开发援助 经济发展 国家安全 外交战略
  • 简介:196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中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深厚的友谊。中国方面,除了对阿尔巴尼亚经济资助、政治支持外,还签订了文化援助合同,派遣优秀文化教育工作者到阿尔巴尼亚进行文化支援。本文是对到阿尔巴尼亚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蒋祖慧编导、教钢琴的陈比纲教授和教授英语的张载梁教授的口述实录。三位文化教育工作者从工作经历、异国印象、与阿方关系、生活娱乐等方面回忆了文化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事实与体会感触,从文化层面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两国的“蜜月”关系。

  • 标签: 文化援助 芭蕾舞剧 友谊
  • 简介:犯罪心理总是相对于犯罪行为而言,是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支配力量,是最终表现为犯罪动力的由知情意三者所构成的心理过程;犯罪心理表现为一种决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意向,依存于犯罪行为,因此不具有稳定性;犯罪心理不同于犯罪人心理,后者主要体现为区别于守法者的心理特征,亦称犯罪倾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

  • 标签: 犯罪心理 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 犯罪人心理 犯罪倾向
  • 简介:很多父母虽然不再信奉“棍棒教育出好人”.但认为对孩子话说重些。甚至进行一些“心理责罚”是必要的,不打不骂,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孰不知体罚是疼在身上,“心理责罚”是伤在心上,远比肉体的惩罚更让孩子“念念不忘”。

  • 标签: 孩子 心理 棍棒教育 体罚
  • 简介:自我表露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把自己的信息或心理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发展,情绪具有不稳定性,渴望亲密关系,期待在同伴关系中获得友情与归属。大学生通过适时、适当的自我表露,可以完善自我意识、增进亲密关系、促进同伴关系并维持心理健康。大学生适当进行自我表露,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

  • 标签: 自我表露 心理发展 大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聋人犯罪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聋人犯罪的特点有:犯罪主体文化程度偏低,犯罪类型以盗窃、抢夺为主,犯罪组织形式日益表现为团伙作案。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有:社会认知能力较低,社会感情具有冲动性,社会动机具有复杂性。聋人犯罪的社会成因有:聋校教育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不法分子的拐骗,法律监督的漏洞。聋人犯罪的预防途径有:聋人自身素质的提高,聋校教育的健全,家庭教育的关爱,政策法规的落实。

  • 标签: 聋人犯罪 社会心理学 心理分析 预防途径
  • 简介:本文探讨新入监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采用SCL-90对福建的994名新入监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年龄较低,以未婚罪犯为主;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常模,但没有比长期服刑人员严重;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变量有年龄、婚姻状况和人口来源地。

  • 标签: 新入监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人口学变量
  • 简介:从文化心理学视角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生成机制是重"身"轻"心","权威"与"孝"、"功名"心态、"关系"意识等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应选择的文化心理治理路径有:转变重"身"轻"心"的心理,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放下"权威"思想与姿态,与青少年平等对话;淡化"功名"心态,激发青少年潜能;弱化传统的"关系"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公共意识。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生成机制 治理路径 文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