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成国银一精兵简政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当时不仅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党中央还把这项政策推广到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作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1941年12月,中共中央为坚持抗日战争,巩固敌后根...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 提高行政效率 工作效率 晋西北
  • 简介:不同国家和社会,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及思想观念下,都会有自己所理解的发展模式。当下的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处在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而更好地发展的关键时期。“精兵简政”无疑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按照人民和历史的要求、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所进行的一种中国式发展模式的探索。

  • 标签: “精兵简政” 中国式 社会背景 思想观念 人民
  • 简介:精兵也要精官当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最急切的问题是机构、人员的消肿减肥。早在1982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以《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为题,专讲了消肿减肥的问题。他尖锐地指出:"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确是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又说,精简机构"这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这些教诲,高瞻远瞩,极为精辟深刻。从1982年以来,按照总设计师的构想,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过渡措施,对领导体制作了重大的改革,如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离退休制度,顺利地完成新老交替等,这是

  • 标签: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精兵简政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 精简机构 革命 过渡措施
  • 简介:贺龙,1896年3月生,湖南桑植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1934年在贵州与任弼时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并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 标签: 贺龙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英勇 光明 逝世
  • 简介: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补认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开始着手包括军队在内的全面整顿,可由于接下来的第三次被错误打倒,刚刚启动的整顿工作戛然而止。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又被全面恢复党政军的所有职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启被搁置的整顿军队的工作,促使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精兵之路。

  • 标签: 精兵之路 邓小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年
  • 简介:略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姚寅虎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为了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重要政策之一。它的贯彻执行,对于克服头重脚轻的现象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对于加强党政军民的战斗力,对于减轻人民负担和克服当时严重的物...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 政府机构改革 冀鲁豫边区 现代化建设 人民群众
  • 简介:荣退军人的选定与安抚是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的重要问题。从华北抗日根据地来看,在荣退军人的选定上,中共主要设定了两条标准:一是老少残废不适合继续在部队工作且退伍后能够维持自身生活者;二是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屡犯错误且屡教不改以致无法继续教育者。在荣退军人的安抚问题上,各地并无统一规定,而是本着精兵简政的统一精神,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自行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政策。但无论是在荣退军人的供给上,还是在荣退军人的组织与管理上,中共不仅遵循了精兵简政的总体原则,也赋予各地一定灵活度。

  • 标签: 华北抗日根据地 精兵简政 荣退军人 选定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