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中央果断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手段,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但增长速度可能略为降低.面对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应继续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 标签: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政策取向
  • 简介:我们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考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客观的定量分析代替传统考试方法的主观随意性。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对试卷进行科学分析,从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以及整个考分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给以客观鉴定,是我们提高考试质量的关键。本文仅对试卷的信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提高信度应采取的措施作了探讨。

  • 标签: 试卷信度 统计分析 传统考试 主观随意性 教学改革 定量分析
  • 简介:内联引资直接反映区域经济中心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及城市竞争力。而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城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基本上是外资投资拉动型经济,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远没有充分体现。在投资结构、投资行业和资金来源方面亟待作出重大调整,以此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和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

  • 标签: 内联引资 区域经济中心 城市竞争力 天津
  • 简介:连续5年在两位数平台上加速增长、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风险的中国宏观经济,今年增速将有所放缓、趋向稳定。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2007年9月至12月连续四个月的“偏热”后,从2008年1月至4月连续四个月处于“稳定”区间。

  • 标签: 中国宏观经济 国家统计局 预警指数 两位数 稳定
  • 简介: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词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标签: 通胀 物价总水平 宏观经济调控 “软着陆” 实行 过剩经济
  •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如果没有回暖.什么时候能够回暖?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国内外机构、经济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V”型说.认为中国经济不同于其他国家.在去年11月份进入底谷之后.已经开始走向上升通道:二是“U”型说,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底谷.但还要在底谷徘徊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上升通道:

  • 标签: 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 国内外 经济学 通道
  • 简介:2014年我国经济面对持续下行压力,新一届政府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结构优化效应增强。预计2015年宏观经济将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向调控力度,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造更大的空间。

  • 标签: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结构优化
  • 简介: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按照提出的要求,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活动,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和规划,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财税体制、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与大市场、工业化与劳动转移问题.

  • 标签: 县域经济 宏观经济理论 指导
  • 简介:本文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四次波动产生的原因入手,简约地分析了我国在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上所走过的历程,得失变化和目前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困难的五点对策。

  • 标签: 宏观经济政策 总体分析 对策
  • 简介:首先,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其次,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民为本” 落脚点 人民为本 首先 促进就业
  • 简介:一、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的活动”,其涵义有:(一)其作用对象仅为宏观经济而不涉及微观经济,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二)它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活动来完成政策运作,实现经济意图,它以财政收入和支出作为政策手段。(三)它以充分就业,物价适度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为直接的政策目标,而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根本的政策目标,通过刺激或抑制宏观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这些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又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财政政策及消极的财政政策三种。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财政政策

  • 标签: 积极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管理 政策目标 社会总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 转移支付制度
  • 简介:将神经网络理论及模糊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断面数据相结合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并用实际数据对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和检验,建立了季度GDP绝对值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使用单一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也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宏观经济预测 模糊神经网络 GDP绝对值模型 时间序列数据 断面数据
  • 简介:贸易战没有赢家,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对双方经济都会造成极大冲击。中国经济具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并不惧怕所谓的贸易威胁,更不会屈从于贸易霸凌,以打促和、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会继续坚持。从稳定宏观经济和就业的角度出发,可以在扩大进口,积极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坚持不懈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推动国际机构改革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国际经济格局 宏观经济 经济体制 就业
  • 简介:2001年9月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法律文件在瑞士日内瓦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于1986年7月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的“入世”谈判全部结束。2001年11月9日经过世界贸易组织第4次部长会议表决通过和随后的全国人大批准,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 标签: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 “入世” 宏观经济 中国 谈判
  • 简介: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更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当众演说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大量引用我国宏观经济案例,力争实现本土化;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案例教学;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 标签: 宏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教师 问题
  • 简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是以20世纪世界经历了的三个特别重要的经济事件,即所谓的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大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扩散”为现实背景,并由此建构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如何解释大规模持续的失业、货膨胀和什么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理论冲突的主线是在信奉放任市场运行与信率政府干预对改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两个主要的思想流派此消彼长、此起彼伏,又相互吸收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凸显出来的。分析宏观经济学演进发展的轨迹,对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使命等具有深刻的启示。

  • 标签: 宏观经济学 理论冲突 逻辑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