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国有股转持制度在实施中,因该制度规范对社保基金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强制性限制造成了实务界对社保基金会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诸多担忧。尽管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强调社保基金会不干预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强制性限制并不符合公司法对股权制度的基本规定:同时,在我国仍奉行“股东会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下,该强制性限制会造成社保基金会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困境。为协调国有股转持后社保基金会与国资管理部门的不同利益需求,建议取消对社保基金会经营管理权的限制。同时认可股东投票协议制度的适用。

  • 标签: 国有股转持 经营管理权受限 股东投票协议
  • 简介:随着我国房价的持续走高,"夹心"群体住房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围绕"夹心"群体住房权的依据、法律及政策性保障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虽逐年递增,但是重复性研究较多,往往是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宏观探讨,缺乏系统性的、具体的研究。现有的实证性研究,由于样本选择的区域性、样本获取的困难性和局限性,使其研究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打破制度现有框架,大胆创新,组建各学科人员的研究团队,在深入调查研究获得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视角对"夹心"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展开研究。

  • 标签: “夹心层” 住房权 保障
  • 简介:地方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存在发展不平衡、多数省(市)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分布于竞争性传统产业、实力弱、效益低、集中度高、流动性差、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投资公司有名无实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推进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大整顿、国有企业资本大重组、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大整合、国有资本大流通、国有资本结构大调整、混合所有制企业机制大转换、资本运营效益大提高、营造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环境等八个方面的对策思路。其中三项对现行国资监管体制和完善公司治理有重大突破:一是推进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按照“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体制模式,改革现行国资监管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赋予投资运营决策自主权,形成国资监管和国资经营的制衡机制;二是提出“依法治企”是“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的实现方式,“依法治企”要求依照“公司法”聘任企业经营者,建议在各省(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选择一户或几户企业进行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总经理提名副职的试点;三是推动国企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建议各省(市)选择一户问题最多亏损最重的企业进行派驻纪检组试点,探索完善腐败治理体系,提高腐败治理能力的体制机制。

  • 标签: 地方国企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 国企改制
  • 简介:“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流行于17、18世纪的西方谚语,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启蒙著作的重要“常识”来源.这个说法有时翻译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不可”等.2014年2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李克强总理在这里用这两句话界定政府和市场的法理适用边界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法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更应该是认知上的自觉.

  • 标签: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市场主体 顶层设计 政府效率 治理方式
  • 简介: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多元参与机制等。这些动员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缓解科组织包括政策部门化、制度僵化等"科制反功能"。本文引入"制度弹性"这一分析性概念,从制度内涵和运作过程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再造形式,其中定点帮扶的扶贫手段在实际运作中的制度弹性最高,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通过强激励将制度执行者与制度施与对象紧密联系,形成"共容利益"。依次递减的是领导小组的扶贫组织和任务-目标取向的管理方式,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基本缺失。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章主要是对这些制度安排在扶贫场域内的动员机制和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度背后激励设置、委托代理关系等学理机制有待深入的挖掘。

  • 标签: 扶贫场域 制度弹性 科层制 动员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