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祭文作为种汉文化特征明显的民间应用文体,已成为贵州清水江中下游加苗寨的丧葬习俗之。本文通过加祭文的内容与形式,着重探讨其蕴含的地方苗人的生死观,并由此进步分析其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 标签: 加池苗寨 祭文 生死观 社会文化内涵
  • 简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而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南方丝绸之路是“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路”沿线国家多,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富而厚重,其中,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是“路”建设和重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在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文化和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步加强回族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穆斯林和回族文化在“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南方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回族文化
  • 简介:"基础"(Ground)是皮尔斯早期符号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和"相关物"(Correlate)、"解释项"(Interpretant)起,共同构成了符号意义过程的三元关系。由于"基础"既是种抽象,也是种性质,它究竟是对应的第性、第二性、还是第三性,符号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艾柯认为"基础"既是种观念(idea)、种框架计划(askeletonplan),又是种被感受到的像似(likeness),因此是第三性和第性的混杂。索内松则认为,基础是种"相关原则"(principleofrelevance),种关系,因此是第二性的。事实上,"基础"是皮尔斯意义三分式中的第性,它本身是个三元体,包括意义主体基于经验的意向性、获义对象的品质以及意义主体获得的、基于这二者的感知。在意义过程的第性中,意义的双向性已经出现。

  • 标签: 基础 第一性 皮尔斯 三元关系
  • 简介:佛顶法形成于4世纪前后,5世纪后则广为流传,是持明密教后期个最重要的密法系统,处在密教发展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所谓承上,是指佛顶法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同时又吸收佛教基本义理作为其理论根基;所谓启下,则指佛顶法对金、胎两部密法的形成均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佛顶法 陀罗尼 明咒 曼荼罗
  • 简介:市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但是"文化化市场"的结构与运行逻辑是无法用经济学视野中的"市场"概念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文化化市场"的结构具有多重性,包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性资本,其运作方式体现为产权构造的"文化化"、市场关系运作的"文化化"和社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动机的"文化化"。青藏高原的热贡唐卡个案表明,在民族文化产业化的探究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上重塑对市场的理解,更需要在实践层次上给予文化产业化以正确的路径。

  • 标签: 文化化市场 文化产业化 青藏高原 热贡唐卡
  • 简介:通过对柴达木地区腹地马海哈萨克人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果洛村二社藏族地方性知识的考察,认为人群的迁移造成地方性知识的复杂性.迁移使地方性知识发生移植、变形、再植、堆叠等情形,唯有考虑到人群的迁移性,才有可能体认到地方性知识中的地方与非地方关系,也才能更接近地方性知识背后的人类社会本相.

  • 标签: 青海哈萨克人 刚察县藏族 地方性知识
  • 简介:白府村是太行山东缘地带的个汉族村庄。作为种文化设置,白府村人正月十七"拉死鬼"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休养生息,缓解疲劳,求吉纳祥。如果目的单纯是这些,原本完全可以采纳更为省力的方式。在传统的惯性下,乡民们借助"拉死鬼"仪式集中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自身孤立的家园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还要借助人与鬼的关系安抚个体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这样个时间节点调理乡民们精神世界的文化设置,社区秩序将难以为继,乡民们的心灵世界也将变得鬼影重重。由此,可以上溯至古礼傩仪的春节社火"拉死鬼",对于村落民众的宗教观、生命观乃至自然观有着极为深厚的影响,也成为理解北方地区山地乡民生活文化的个重要窗口。

  • 标签: “拉死鬼” 社火 白府村 信仰活动 文化设置
  • 简介:从研究民众风俗习惯的视角来看,眼光向下是剖析社会变迁较为实用的方法之,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借助田野调查获取第手资料,对研究地有全面整体的认识,能帮助研究者进步剖析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活态性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云南省哈尼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欲通过春节这重要的传统节日,探析新时期哈尼族村寨节日礼俗变迁的原因。

  • 标签: 哈尼族 春节 礼俗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