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东西曾把他的文学写作明确定位为“走出南方”,而他的小说创作又常出现南方的故乡(谷里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表明.在东西的小说创作中“南方”是可以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加以理解的:小说故事背景在南方,但指向的主题或思考却是在南方之外。他的小说虽常常以南方作为背帚,南方并不具有规定性的意义。而事实上,东西的小说大都背景模糊,其故事展开的空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此种种,都一再表明东西小说写作独特的文学地理风貌。

  • 标签: 东西小说 走出南方 家山北望 南方写作
  • 简介:<正>由十院校倡议召开,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研究所筹办的这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确定以南方民族关系史为讨论重点,是有道理的。确定这样一个讨论重点,不仅是为了使这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与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北京香山和广州华南师大召开的两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想

  • 标签: 民族关系史研究 各民族 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关系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简介:“百夷”或“白夷”一词作为某一地区人群的总称出现于元代史籍,明代早期成为志书定例;明代中期以后,在李元阳的推动下,“荧夷”代替“百夷”或“白夷”等称呼成为总称,其转变有着深刻的观念内涵。自明入清后,前代史志中的各种称呼既有保留,亦有变化,但“百夷”或“摆夷”等作为系统总称的含义在逐渐淡化,同样体现了时代背景的转移。随着近代“民族”话语出现,“摆夷”逐渐成为某一“民族”或“种族”的称呼。

  • 标签: “百夷” “金齿” “焚夷” “摆夷” 李元阳 民族观念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而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南方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富而厚重,其中,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在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文化和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回族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穆斯林和回族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南方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回族文化
  • 简介:1992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以88岁的高龄,不辞劳顿,兴致盎然地视察了我国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淡话,全面正确地理解其核心内容,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拓宽思路,更加认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快和深化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解放思想 兴致盎然 人类文明成果 集中力量办大事 现代化建设 人民群众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的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山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习惯法。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法的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法的人采取的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的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的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法、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的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的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法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大山的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而大山的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的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的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