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知识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与自然资源传承生态整体保护有关具有很高价值信息资源,它为人类提供自然科学无法提供洞察力。各民族对于周边环境脆弱致灾因子及灾害观察建立传统知识基础之上,它能够有效地将收集到与危险、灾害相关各种信息传播到社区大多数成员之中,使成员能够较短时间内采取行动,这就是传统知识防灾减灾价值所在。

  • 标签: 传统知识 防灾减灾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 简介:数字化支持模糊文字与图像间界限,数字化应用正呈现出更新的人类学表现形式,这种方式不仅是技术更新,更是田野表现方式创新,也是人类学必须接受实践形式。中法国际数字、影视人类学开放性交流,需要在各自传统文化脉络快速世界信息交流思考"原创思想叙述"。

  • 标签: 数字人类学 数字化 民族志影片 不浪费的人类学
  • 简介: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世界各种思潮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着大学校园,再加上国际复杂斗争形势影响,大学生民族群体事件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民族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进一步加强校园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乃至于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民族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设过程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建设对策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民族性群体事件 校园维稳 预警机制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除人口最多汉族外,广袤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而在少数民族,一些民族人口数量更少,有的只有几万人或寥寥几千人。其中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10万以下就有22个,即西藏门巴、珞巴族,福建和台湾高山族,

  • 标签: 民族发展理论 人口数量 政策实践 实践研究 中国 评介
  • 简介:刘俊哲刘俊哲,四川宣汉人,1951年出生,哲学研究生毕业。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青海民族大学宗喀巴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 标签: 作者介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 哲学学会 1951年 技术带头人
  • 简介:羌族介于主客之间特殊身份使得电视传媒在这一区域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层次。从个体经验层面而言,电视传媒使少数民族儿童童年趋向于异化,他们消费观念、法制观念、医疗卫生观念越来越倾向于与城市“接轨”;电视传媒还促使当地羌族重新认识自身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当地人文化自觉意识,凝聚了族群认同。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看,电视传媒发达扫清了羌区发展进程一些结构性障碍,新更具竞争活力乡村权力关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标签: 电视传媒 羌族地区 综合影响
  • 简介:青海哈萨克人历经反复迁移之后最终于2001年被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马海村。食俗田野研究表明:虽然他们地理空间上远离族群主体,是较为"孤立"的人群,但无论周边生活环境及交往族群发生了怎样改变,他们饮食习俗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维系着哈萨克族饮食传统。这种族群内部未变化新环境进行调适便能够适应新环境反调适现象是青海哈萨克人族与凝聚力体现。

  • 标签: 饮食习俗 青海哈萨克族 反调适 迁移族群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保证我国文化向心力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民族教育我国得到非常重视。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区深水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国际上,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竞争日益严峻且多样化。面对国际国内这种形势,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包含了民族意识、语言、社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为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之间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当有部分差异产生冲突时候,就需要民族教育这一系统工程针对问题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这也是民族教育存在必要。而当下我国民族教育诸如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民族团结性教育民族教育相关法制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对策相关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问题
  • 简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两大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互补关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调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城镇一条重要渠道。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全面发展相结合原则。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措施,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并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文化产业 原则 路径
  • 简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普遍与特殊性要求,本文科学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基础上,全面认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意义与作用,对于正确处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十二个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思考
  • 简介:2015年5月2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与发展”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安徽中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等国内余所高校科研单位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上外,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

  • 标签: 经济带建设 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 国别研究 丝绸之路 合作交流
  • 简介:本文回顾了解放以前不同历史阶段党民族政策形成过程,并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到1957年间党民族政策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建国初期 民族政策 形成 内容
  • 简介: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国家"天下体系"为核心地理观民族观来认识海外民族,但是到《清史稿》却是以世界近代化的话语系统来认识海外民族,没有"海外民族"传记,也没有"外国传",而是出现"邦交传"。古代中国人以华夏中心民族观、以农业民族心态视角去认识海外民族,所有海外民族记载都是以文化为中心,用白描方式记述。中国古代海外民族史志就是当时中国人自己写"世界史",是中国人最早认识世界民族志文本,因此可以看成是"世界文化史"。

  • 标签: 中国正史 海外民族 民族史志 华夏中心 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