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空巢青年”现象近来受到热议,关于“空巢青年”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的观点不一.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空巢青年”普通青年的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的差异.研究发现,“空巢青年”普通青年的躯体健康状况并无明显不同,但在精神健康生活状态方面,“空巢青年”的抑郁程度更高,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更低;群组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低学历和低收入的“空巢青年”普通青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状态的差距更大;此外,文章还发现,除“空巢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青年的孤独情绪略高外,个人预期现状间的落差以及个人追求父母期望间的矛盾也是“空巢青年”精神健康生活状态低于普通青年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空巢青年” 健康状况 生活状态 倾向得分匹配
  • 简介: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老年人老化态度的基本状况、队列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老化态度总体不甚乐观,出生队列较晚、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老化态度更为消极.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特征和家庭状况影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好、健康状况好、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中、低龄老年群体的老化态度较为积极;具有照料孙子女行为的低龄老年人老化态度更好;对于高龄老年群体来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老化态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老化态度 基本状况 队列差异 影响因素
  • 简介:大多研究发现,婚前同居婚姻稳定性负相关,其中自选择效应和测度问题被视为二者负向关系的主要致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女性样本,实证分析了婚前同居和中国女性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自选择效应和测度问题在其中作用的相对大小。研究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女性的婚前同居婚姻稳定性负相关;随着同居在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女性中的蔓延,婚前同居婚姻稳定性的负向关系消失;自选择效应基本主导了中国女性婚前同居婚姻稳定性之间的负向关系;虽然测度问题也推动了中国女性的婚前同居婚姻稳定性关系的负向变化,但自选择效应相比,测度问题的影响要小得多。

  • 标签: 中国女性 婚前同居 婚姻稳定性 自选择效应 测度问题
  • 简介:本文利用2011-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我国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曲线随年龄呈M型,而有生育经历的随年龄呈倒U型。基于LPM工具变量回归,认为子女数量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生养孩子使年轻流动女性更易退出劳动力市场;子女数量递增对非农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影响,但会使农业流动女性的劳动参与概率显著降低,这一作用因家庭经济支撑需要有所弱化;农业流动女性的劳动参与存在子女数量的边际递减效应,二孩之后继续生育对其劳动参与没有显著影响。本文分析结论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全社会共享生育公平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流动女性 M型劳动参与曲线 U型劳动参与曲线 子女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