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针对区域大开放的不同领域,自贸试验区需要贸易、金融、人才等方面广泛的制度供给;如何推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制度,管理者还必须有大胆试错的创新勇气。挂牌一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在努力探索,力求用制度创新营造便利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市场环境。环境吸引产业和资本的汇聚,赋予外贸以活力:2017年四川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1.2%,位居西部第一,也创下“入世”以来最快增速。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正在进行,探索仍在路上,四川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试验区 四川 制度创新 样本 内陆 自由贸易
  • 简介:针对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变特征,采用TVP-SVAR模型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传导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货币基准利率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效率高于公开市场直接投放货币,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信用利差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满足央行“预微预调”的目的,在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信贷渠道还是利率渠道,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传导作用在日益提升,但是利率工具的短期作用效果不如中、长期,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刚性兑付是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屏障,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综合利用结构性和定向性货币工具组合,适度地向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优化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才能达到降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

  • 标签: 信用利差 货币政策工具 传导渠道 TVP-SVAR模型
  • 简介: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三农"发展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方法研究发现:定向调控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但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能过高估计;相较各省份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这两个因素,在中小银行发展带来银行业结构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定向调控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得到了更明显地改善。对实证结果的理论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于发展中小银行,打破行业垄断。

  • 标签: 货币政策 定向调控效果 影响因素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