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根据吉伯斯等人(Gibbs,etal,1992)发展的社会道德反应测验(SRM-SF)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二、三转折阶段,以第二阶段为主,未达到成熟水平;中学生处于第三阶段;大学生处于三、四转折阶段,已有相当程度的第四阶段倾向,大多数大、中学生已达成熟水平。本研究还考察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其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判断 亲密度
  • 简介:目的考察初中生抑郁状况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32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且对这些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施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结果初中生整体抑郁水平较高,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现或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初一和初二学生在抑郁上的差异显著。初中生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长感受到的不一致。初中生的抑郁水平与其评定的家庭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抑郁问题较为普遍,且与其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关系密切。

  • 标签: 初中生 抑郁 家庭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32名小学数学教师与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1691名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两个测量工具评价了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55节数学课进行了录像;并按照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与课堂对话的特点进行了编码,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与态度。多水平分析表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课堂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课堂师生时话的权威来源与教师运用学生想法的程度对学生数学学习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数学学习观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学习观 教师知识 课堂教学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工作记忆、两个前提间的关系以及表达方式对线性三段论推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2(表达方式:肯定、否定)×2(前提间的关系:同质、不同质)×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的混合设计。通过分析总注视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和回视,发现线性三段论推理过程既有语言加工的参与又有表象加工的参与。推理过程中的语言表征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建立都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语言表征和空间的关系。

  • 标签: 线性三段论推理 工作记忆 前提 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