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构成仙思想的另一方面,道家,虽然与神仙家有所不同,但在思想认识论上,却是一致的。如果说,神仙家的观念核心是乌心态与宇宙观对人生的透视,那么,道家观念的核心是鸟心态与宇宙观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它们是同一鸟心态与宇宙观的认识论对人类社会两大基本问题:人从何来,到何去;世界从何而来,又何发展的不同表述。在表述层次上,前者以描述性的形象勾勒,后者则以哲理化的抽象思辩。

  • 标签: 宇宙观 道家 仙道 神仙 认识论 思辩
  • 简介:卅余年前,我于院乡山区任医疗职。某夜深,忽有二人擂门呼出诊,山乡有狼,一执火把引前,一执钢又护后,攀行约七、八里,抵一村舍。既入,于昏黄煤油灯旁,见一少妇半卧于床褥,鼻血如注,面白如纸,气短息微。其傍,一老媪紧拽少妇头发,问之,曰:该妇于夜九时许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即忽鼻血不止,渐则遍身冷汗,四肢觉凉,现正紧拽伊发,且以布条紧塞伊肛门,乃恐泄则人亡矣。盖当地流传急救之习俗,此例后以中西药合治而愈。约半月余后,因事复经此村,则见少妇抱婴哺乳,笑容可掬也。

  • 标签: 鼻血 气短 出诊 冷汗 顺产 足月
  • 简介:《老子想尔注》是三张五斗米古籍,是我们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下面就其“”和“诫”稍作阐述。

  • 标签: 老子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 资料 古籍
  • 简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中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好,对神仙道教充满了无限向往,希求进入神仙境界直言不讳。《留题仙都观》吟:“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 标签: 苏轼 入神 《前赤壁赋》 神仙道教 厌世 逍遥
  • 简介:唐代天皇悟与龙潭崇信这两代禅师,在天皇禅系中属于开创丛林基业的一辈。虽然这两代禅师可供研究的文献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有限的文献资料,窥见这两代禅师艰苦创业的境况来,也仍然可以品味到这两代禅师的禅法与禅教作风来。

  • 标签: 佛教 天皇道悟禅师 唐代 禅法 天皇法嗣 《龙潭考》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重。那么,人们为什么尊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重视所传的,所以人们尊师。“”是无形相可见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老师 道德修养
  • 简介: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 标签: 菩萨道 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 赵朴 世法 学佛
  • 简介:古人关于书的阅读,只说是“书难读”一类话,对于读法,只说是“得诀归来好看书”一类话,意为书只有得到口诀后,才能一通百通,看个明白。传统观念中,口传是高于文录的。

  • 标签: 读法 阅读 口诀 初探 古人 传统观念
  • 简介:"《圣经》是人在圣灵感动下写出神的话来",这是我们基本信仰中对《圣经》的根本看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圣经》观。但是,在圣灵感动下的人,也就是圣经各卷的作者,又无一不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因而在他们写出神的话时,又很难绝对地摆脱其历史、文化背景,甚而无法摆脱其性格与文笔的特

  • 标签: 圣经 文化背景 上帝 希腊文 圣灵 希伯来
  • 简介:赵州从谂(778-897),是唐代最著名的禅宗僧侣之一。他所开创的不立一家家谱、独来独往的禅风,使他得以卓然屹立于五家之外,影响远播日本、韩国等汉传佛教圈,千年不绝。本文依据古今中外的典籍,对赵州和尚的生平迹作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赵州从谂 云游参学 住持观音院 道化北方
  • 简介:佛教的宗旨,是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佛是以出世精神来做人世的事业。佛陀法药,广说虽有八万四千,简约之则不外三大纲领,日戒、定、慧。此名三无漏学;以能断烦恼,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若离此三,则非真正佛法。

  • 标签: 佛教 解脱思想 戒律 禅定 修行方法
  • 简介:2003年6月接到昆明市棋盘宫主持袁至兑道长的再三邀请,经得省市道协的同意,我于七月一日乘飞机由武汉到达昆明,在昆明市道教筹备组举办的“道教经韵知识学习班讲学十五天,传授道教全真十方韵学及丛林规范。其间我们结伴乘车到达丽江古城,对云南道教洞经音乐进行考察,收获可谓丰

  • 标签: 道教 洞经音乐 丽江 宗教音乐 民族文化
  • 简介:俊伟奇诡、钟灵毓秀的庐山,古往今来,不知令多少文人墨客、高士逸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遁迹栖息,也牵动了高僧名的心。从东晋至前清卜居庐山数千僧中,有117位诗僧和29位诗驻锡庐山并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文(据《庐山志》)。这些精文通诗、工书善画的僧

  • 标签: 庐山 三叠泉 旅游资源 仙人洞 天下名山 王道士
  • 简介:马祖禅的特色在于促进了佛教的中国,采取了具体且宏观的现实肯定的立场,以及使得佛教大众,教团扩大等等。马祖生于四川,在成都继承了无相的禅法,此后在南岳将之发扬光大。由此,成都当然可称为是中国禅宗的摇篮。本文将对受到成都禅影响的马祖禅,是如何在南岳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其与石头希迁的禅法具有如何不同的性格,以及继承马祖禅的马祖弟子鹅湖大义的历史意义来作一论述。

  • 标签: 南岳 慧思 石头希迁 鹅湖大义 二祖山达摩碑阴文
  • 简介: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蔡京出生在兴化军枫亭驿。《枫亭志》说:“赠太师蔡准及其子(蔡)京、(蔡)卞宅在赤湖。”而《仙游县志》和《兴化府志》载:“赤湖蔡京”云云。

  • 标签: 蔡京 道教 生平 宋朝 政治家
  • 简介:古代对书进行著录的,主要是两种类型的目录,一是道教学者或是道教徒使用的书目录。二是综合性的书目。两者对书的分类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分而述之。

  • 标签: 道书 道教 《道藏》 《七录》 书目分类
  • 简介:房是道教村形成的外在基础,虽然,房只是道士修行,住宿和提供朝山的香客食宿和做道场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道房这一物质基础,那么道教村也就不可能形成。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房产生的原因,以及房的形成、发展过程,从中找出道房作为道教村,形成的基础的依据.

  • 标签: 齐云山 道房 结构样式 建筑规模 宗教信仰
  • 简介:大凡衡量一位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往往不能只看他在世时的名闻是如何地显赫,而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思想究竟能给后世造成多大的影响,要看他的思想在后世能否显现出不朽的价值来。如果以这样一种标准来衡量一代思想家,则竺生不只是一代德高望重的宗教实践家,

  • 标签: 竺道生 佛性思想 《涅粲》 佛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