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为掌握了解我省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语文的使用情况,省民族语文办公室和铜仁地区民宗局及松桃苗族自治民宗局对松桃苗族自治苗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的形式,对当地苗族语言文字使用等情况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 标签: 松桃县 苗语 汉语 学校教育
  • 简介:1987年10月,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文苑中,绽放了两枝鲜艳绚丽的花朵——《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概况》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概况》。这两本书是在国家民委领导下进行编写和出版,在庆祝务川、道真两自治成立时问世的,对于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两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自治县 仡佬族 苗族 出版 编写 民族自治地方
  • 简介:三都水族自治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270个行政村2143个村民小组。总人3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30.9万人,占总人口的96%。水族人口2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5%。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6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自治50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县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标签: 三都水族自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各民族 奋斗 繁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简介:2008年1月,让我们记住这个春天,记住这段被冰雪封冻的日子。自1月12日以来,务川遭遇了50多年不曾有过的冰冻雪凝天气,全县15个乡镇19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全县人民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到抗雪救灾中。

  • 标签: 党组书记 先进事迹 冰雪 民政局 自治县 溶化
  • 简介:这些年来,地处沿河县城南端乌江东岸的夹石镇中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各级中专,中师和重点高中(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110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连续8年位居全县22个乡镇中学榜首,学校教育常规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及全面工作综合考评等也连续几年名列县乡镇中学前茅……。这一连串成绩和殊荣的获取,主要得益于有一位党性观念强,勇于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和精明能干的念头人,好校长。

  • 标签: 中学校长 自治县 省级示范性高中 教工 精神文明建设 乡镇中学
  • 简介:走进野鸡坪村,但见栋栋农家小舍座落于大山与田野间,在一片绿色稻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农家院落里,户户窗明几净,飘溢着豆腐的淡淡清香,和着庭院里花池中菊花、兰草等花香,显出几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

  • 标签: 玉屏侗族自治县 新农村建设 野鸡 贵州省 社会主义新农村 纪实
  • 简介: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宪法、法律授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位居自治权之首。1982年现行宪法第116条、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条、2000年立法法第66条均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标签: 自治条例 制定 第一部 自治州 布依族 民族自治地方
  • 简介: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 标签: 苗族刺绣 黄平 制作技艺 构成要素 苗族服饰 民族特色
  • 简介: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共有8940116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累丰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岁月里,苗族为中华文化大厦建设付出辛勤汗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将自身携带的苗族文化与楚文化、中原华夏文化碰撞,激射出灿烂火花——《离骚》一曲,震荡寰宇。

  • 标签: 苗族文化 民族发展 古籍 分布地域 人口普查 人口数字
  • 简介:芦笙是苗族喜爱气鸣乐器,苗语称“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浓郁的民族风情,总是离不开它,而且为先导。在欢度每个佳节时,人们就吹笙跳舞来欢庆,男吹女跳。用吹笙跳舞来欢度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做法,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 标签: 芦笙 苗族 气鸣乐器 民族风情 跳舞
  • 简介:《木鼓舞》前人这样记述:刳木空其中,蒙牛皮于其端,中开音孔,长六尺,以为鼓。选妇女之美者,穿华服、拿木棒,兼舞而击之,另有男女善歌者,着五彩衣或披红毡、折角巾,分男左女右旋牛头歌舞。

  • 标签: 鼓舞 苗族 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