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应用现象方法紧扣僧肇提出"即物"和"照"两个范畴,将诸篇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确定的如下顺序:一、般若无知论,二、物不迁论,三、不真空论,四、涅槃无名论.成为一个以般若照真谛从而明了物不迁和名不真之理,进而达涅槃之境佛教认识论体系.从而为重新树立肇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与意义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肇论》 现象学 佛教 认识论体系 中国哲学
  • 简介:如今世界,假东西太多,假内容太杂,几乎遍行世界每寸地土,几乎充斥尘间每件事物,人们被“假”害苦了,害怕了,故而人人说恨“假”,事事讲防“假”。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贴上“谨防假冒”标签,让人提高防“假”意识和辨“假”水平。在基督教信仰里,是否也存在着“假冒”现象?答案是肯定。现在,让我向基督徒们发出一个“谨防假冒”呼声,并且献上些许防“假”打“假”法子。

  • 标签: “假” 祷告 基督教信仰 使徒 先知 谨防假冒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田野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对基督教社群妇女信徒年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而阐述这一现象社会根源和意义.作者结论是,基督教社群女性多现象并不表明其单一性和封闭性,而是在这背后隐藏着社会伦理方面的功能与意义.

  • 标签: 基督教 “马大现象” 女性 社会伦理 宗教信仰
  • 简介:唯识堪称大乘义海,体系宏阔严谨而又思辨精微缜密,在大乘佛教诸宗竞秀之中,以此而独为超迈。相对于中观学派之破执显真,唯识教门总体上乃是从正面建立理论体系,以境不离识为旨而双泯能所,导归真如;以八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为纲,尽摄一切名色以究明诸法性相。然以正面解说之故,在理论建构上便必有未尽完备更容思审之处。

  • 标签: 唯识学 大乘佛教 真如 无我 自性 相对
  • 简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落实宗教政策而兴起第一波——恢复建寺浪潮余波未平,转瞬之间又泛起了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契机又一波——“建寺造庙”高潮。一座座寺庙如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举目所及,无论风景名胜旅游场所、交通闭塞农村山野,乃至经济发达高新工业园区,那些扎眼黄墙绿瓦,飞檐翘角宫殿式建筑,无不让人们联想到今日佛教之兴旺和影响面之广泛。

  • 标签: 寺庙 商业化 宗教政策 改革开放 风景名胜 中国
  • 简介:二说俱不免过,成唯识论已自详辨。今更问者,若本有家,一切种子皆是法尔本有,则似无新生事物和概念创生可能性,世界将只有是永恒轮回与重现;或新熏家,能熏之现行法既无本种为因,自身如何生起,自尚不能成,如何新熏成种?护法论师以二说皆有过而兼取,实也不能免难,以单主一说若尚有过,二说并取则亦二过兼受。

  • 标签: 轮回 兼受 唯识学 事物 护法 永恒
  • 简介:唯识对于种子与第八识,总体上是以体用关系来解说。然则八识各有种现分位,第八识自身种子如果也是第八识体之用,则现行第八识之体如何能反以体上之用为因呢?

  • 标签: 唯识学 体用关系 自身 难题
  • 简介:佛教与科学对话是现代文化领域一个重要现象.在当代,佛教与科学对话在内容和方式上出现了新特点,以科学最新成果诠解佛教和对科学范式批评是同时并存两个主要方面.通过对于这一现象透视,对佛教与科学对话现状、问题和前景作出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佛教 科学 认识论 心理学 认知科学
  • 简介:如何像耶稣呢?什么叫像耶稣呢?一个真正想学做耶稣的人和主样式的人要有主灵在里面,将主的话存在心里,在主性情上有份。

  • 标签: 耶稣 基督教 教徒 教会
  • 简介:自公元七世纪中叶以来,玄奘法师著作和学说思想传遍世界各地,对中国近邻如印度、朝鲜、日本等国影响尤大。玄奘成了享誉中外世界名人。本文拟对朝鲜古代入华求法学僧对玄奘法师唯识学说研习传和播作探讨。

  • 标签: 唯识学 玄奘 《成唯识论》 窥基 玉华宫 五台山研究
  • 简介:母亲佛始于八年前,那时我刚离异,她办了退休,帮我带儿子,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那么热心于成全别人,却没能成全自己女儿婚姻,就到佛祖那儿寻求平衡了,不意却由此干成了一番“事业”。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人格精神 佛法
  • 简介:中国佛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一大瑰宝。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佛者日众,他们在丰富自己佛教知识同时。遵从佛祖教诲,奉行诸善,利化众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佛者走进误区,或片面强调理论学习,或拘泥于某种形式,

  • 标签: 学佛 改革开放以来 两个文明建设 中国佛教 宗教政策 理论学习
  • 简介:首先转引一位基督教朋友的话:“写见证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骄傲和虚荣心曾长时间占据我生命。”

  • 标签: 学佛 骄傲 基督教 首先 虚荣心 生命
  • 简介:几年前在我面对着失业、贫困、孤独、绝望之际,偶然接触到佛教。似乎是一种巨大引力将我紧紧地吸引住,从而彻底改变我对怫教片面与无知。达也许是机缘、是福报,但我更相信这是佛慈悲。

  • 标签: 佛教 信仰 念佛方法 修习方法
  • 简介:谭峭,字景升,五代时南唐人,祖籍泉州,著名道士,被尊为真人。《道藏》把《化书》记为“真人谭景升撰”。《四库全书》把《化书》记为“南唐谭峭撰”。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记载,谭峭出身官宦人家,其父谭洙曾为国子司业(国子监副长官),他“幼而聪明,及长颇涉经史,强记,问无不知。”可是谭峭没有按父亲希望追求功名,却是一心喜好黄老之术,游历名山,拜师学道。年,

  • 标签: 《化书》 谭峭 医学知识 生物学 《四库全书》 《道藏》
  • 简介:戒为成佛根本,是佛教徒生活行动指南。圣严法师认为戒可以理解为:“不该作事就不能作,应当作则不能不作。”戒律对个人来说,可以止恶防非;对整个佛教来说,则能够保持教团清净与和合。因此佛说:戒为无上菩提之本。

  • 标签: 佛教徒 生活行动指南 圣严法师
  • 简介: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思想和规律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行仪,略述于后:

  • 标签: 佛教 行仪规矩 寺院 思想教育 礼拜
  • 简介:讨论佛教经济首先遇到疑问是:这样一门学问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是:它有没有存在可能?一位佛家和尚寂寞地行走在乞求施舍旅途上,这种景象对于大多效人来说都不会联想到经济活动上去。而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股票交易所之类才适合于引发此类联想。现在,我们已经熟知“经济”是西方式,我们在谈论和思考经济方面的同题时所使用语汇、

  • 标签: 佛教经济学 经济活动 解决方式 伦理行为 价值观念
  • 简介: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经典,由信解悟入佛知见。学习佛陀慈悲度化大行,作为我们行持典范。学习佛陀开启无量般若智慧,证得无上究竟佛果。这个向佛陀学习过程,就叫修行。修行就是以佛思想言行为准则,来规范修

  • 标签: 学佛 戒律 修持 佛教 佛教徒 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