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确认马祖道一的思想之后,由于它跟北宗、荷泽神会比较起来,把马祖置于禅思想的完成者。然后,由于注视当时的围绕三阶教的动向,阐明当时的人们对佛教的需要是什么。最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关于马祖禅的爆炸性扩大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察。

  • 标签: 马祖道一 荷泽神会 飞锡 念佛三昧 宝王论
  • 简介:道教精神刍议尹志华道教与儒、释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中,道教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眼中,道士们只会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因而道教不过是一种近乎...

  • 标签: 道教 《太平经》 《云笈七签》 《太上感应篇》 黄老之学 《墉城集仙录》
  • 简介:“自由”一词在禅宗典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事实表明了禅宗对自由的高度重视。禅宗的根本精神就是自由,即建立人的真正主体性,实现人的本然性存在。禅宗的自由精神既表现在它的根本理念和原初追求上,也表现在它的求道方式和生活风范上。弘扬禅宗的自由精神对中华民族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禅宗 自由 自性 主体性
  • 简介:邪恶曾经附身于宗教,但宗教自身不是邪恶。我们应当在这一立足点上反思,调整我们的宗教政策,从积极方面评价宗教的社会效益。宗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辅助作用。一、以经济冲动、经济狂热为特征的非理性的经济第一主义,在我国势头未减,并带来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诸多问题。对此,宗教可以产生良好的疏导作用。宗教信仰无疑可以淡化热昏的经济意识。而在一个不唯金钱是问,不唯高消费是图,有着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易于建立起一种较少摩擦和抵牾的秩序。

  • 标签: 社会秩序 多元价值取向 非理性 社会环境 反社会型人格 犯罪行为
  • 简介: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首先考虑的多半是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之急需。煤气、面粉完了要买,车子房子烂了要修……但在养家糊口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又会在吃饭穿衣上讲究质量、花样,在住房和交通工具上追求时尚潮流。而且还会“未雨绸缪”,为日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营造舒适环境;还会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改善而膨胀虚荣,增多贪欲,因此也会为了满足新的欲望,为了攫取更多钱财、名利、权势而朝思暮想精心谋划,甚或不择手段……

  • 标签: 精神财富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观 物质财富
  • 简介:谦卑精神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带有规范化的文明现象,一种潜在的、在人生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深度和生活态度。中国不少这样的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满遭损、谦受益”等就是一种谦卑的表达方法,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涵容着这种传统文化底蕴。谦卑,一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延伸,但在面对时代变迁的同时,

  • 标签: 中国 受益 精神文明建设 土地 会所 规范化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向全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战略决策。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建立和落实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激励机制 民族宗教工作 作风建设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新开光的寺庙不断开放,寺院里进香的人络绎不绝。佛教界这种表面上的欣欣向荣,其实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正法的传播与时代的需求严重脱节。寺院里经忏频繁,讲经说法却罕见;流通处里当工艺品的佛像、念珠等琳琅满目,经教书籍的品种和数量却较为缺乏。人们不禁感慨:佛教俗化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督教的迅速发展。热心的传教活动,良好的组织形式,使得基督教在一些地区传播广泛。

  • 标签: 佛教 流通市场 时代需求 佛书
  • 简介:在原始佛教的圣典中,不仅记载着释尊在菩提树下谛观十二缘起而成等正觉,就连过去六佛也是如此。如《杂含》说:“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及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如毗婆尸佛,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亦如是说”于此可见十二缘起在佛法中的地位!觉悟了的佛陀。

  • 标签: 佛陀 缘起说 佛法 原始佛教 聚集 时代
  •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悲痛欲绝地为死去的敬虔举行葬礼;有人正闭上眼睛为敬虔谱写哀歌;也有人张开乐音般的喉咙,为不敬虔大肆歌颂;但只有少部分人正在呼唤上帝——用他们颤抖的双膝……(一)自白——我信上帝!无论是敬虔主义者、禁欲主义者、神秘主义者、经验主义者,还是普通的平民信众、教会领袖、神职人员,甚至是所谓有资格称为人(或愿意自命为人)的人,除却他们本性中久已泯灭的自我和良知、狂妄和傲慢外,倘若他们有一天在空寂悲愁或在软弱错误或在难堪苦楚

  • 标签: 上帝 基督教 信仰 精神 基督徒 十字架
  • 简介:《周易》之"十翼",传于孔子及其弟子。孔子在《系辞下》一篇中说过:《易》之兴(兴作)也,其于中古(商周之间)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为书……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变故)。《易》之兴也,其当殷(殷商)之末世,周之盛德(兴盛,荣美)邪(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耶)?是故其辞危(忧惧)。危者使平(平安),易(轻忽大意)者使倾(倾覆)……惧以终始(始终),其要(大概、大略)无咎(无祸)。此之谓《易》之道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 标签: 忧患意识 以色列 周易 先知书 上帝 历史教训
  • 简介:1996年11月15-16日,金陵协和神学院举行了以《蒙召做时代的工人》为主题的全体师生退修会,现将部分证道与见证刊登如下,予以分享。林前4:1一2,提前4:16今年八月,农村工作委员会给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叶小莲同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协助义工培训班的讲课。我们利用半天时间,登上海拔2500米的高山,去探望彝族信徒。到了那里,我吃惊的是他们那么贫穷,那么落后,家里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对我们两个人震动很大,我们笑也笑不出来。

  • 标签: 作时 代工 神学院 黄山市 少数民族地区 体验
  • 简介:随着释尊的人灭,弟子将其四十九年(有说是四十五年)所宣讲的教法结集成四《阿含》或五《尼柯耶》,说名“经藏”;将释尊所有教示重颂及教规编辑成所谓的“达磨”、“毗奈耶”,此包含了早期佛教的精髓。释尊的说法,是针对不同对象的,所以都很简短和片断,对当时的弟子来讲,是能够接受的,但对于后来的弟子,释尊的教理就不容易领悟,便有了阐述的必要。(关于阿毗达磨的起源与成立的经过,可

  • 标签: 缘起说 弟子 教理 教规 佛教 对象
  • 简介: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会有更多、更大的变化。置身于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道教,如何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且十分重要的问题。

  • 标签: 符合 道教 相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 时代 更新观念
  • 简介:近来,由丹麦“漫画事件”引发的巨大风波,再一次提醒人们:不同宗教和文明间的相互尊重和睦共处是多么的重要而且紧迫。

  • 标签: 价值 东方 相互尊重 宗教
  • 简介: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 标签: 宗教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 宗教信仰 信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