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芥菜种的信心,并非小信,它外在的形状虽小,但它内在生命能力所产生的果效是强大的。它内在的品质决定了它死了,埋在地里就能长出有丰富营养的菜蔬。主耶稣就是一粒天国福音的芥菜种。奉父神的差遣甘愿来到这贫苦的世界,成为微小卑贱的拿撒勒人,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在十架死了,埋了,以复活的大能征服人,以十架舍己的大爱吸引人。

  • 标签: 信心 内在生命 营养 芥菜
  • 简介:瑜伽在印度已经流传数千年,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结晶。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来,它一直是体现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时代多次变迁,瑜伽一直充满活力。

  • 标签: 印度文化 瑜伽 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 智慧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争霸斗争的加剧、社会的动荡、各社会阶级相互关系的调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相应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印度文化史的全局而言,当时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 标签: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 土著文化 阿育王 释迦牟尼
  • 简介:印度最早的佛教纪念性建筑始于阿育王时期。所有圣地中与佛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有四个,也就是佛出生、佛成道、佛转法轮以及涅檠的地方。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前232年)曾在这四个地方起造纪念性建筑。本文在此介绍的不止这四处圣迹。

  • 标签: 印度佛教 圣地 纪念性建筑 重大事件 阿育王 公元前
  • 简介: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钼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 标签: 印度 佛教 “婆罗多” 恒河 地理环境 农业社会
  • 简介:瑜伽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之一,也是一种宗教修持和锻炼身心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对印度各宗教乃至世界的一些大宗教都产生过影响。印度瑜伽与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宇宙观、解脱观和社会伦理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印度瑜伽术随着佛教禅法传入我国,唐时传有天竺按摩法,宋时传有婆罗门导引法,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禅,据说曾经传有《洗髓经》和《易筋经》。此二书被奉为少林武术的圭臬,其理论体系中可以看出明显地受到瑜伽的影响。少林武术提倡的“禅武归一”,瑜伽提出的动静一如;少林武术有内外功法,瑜伽也有内外修支;少林武术强调模仿动物的五式,瑜伽武术也有龙、蛇、龟、鹤等座法;少林武术有数息法,瑜伽也有调息观。少林武术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而对其追踪瑜伽的事实也有很多的历史根据

  • 标签: 瑜伽 少林武术 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 婆罗门 印度教
  • 简介:心性思想是印度佛教最具特点的学说之一。作者认为,原始佛教有“心识说”,没有鲜明的心性论思想;部派佛教有“心相说”和“心性说”二部分内容,各部派讨论的重点在心的本性是否染净,由此推出心性本净和性本不净的二种不同判断;大来佛教将部派佛教的“心性说”发展为“如来藏——佛性”说,以后又与阿赖耶识相调合。由此可知,印度佛教心性思想是因人的解脱要求而产生的,其主流是心性清净说

  • 标签: 如来藏 《大正藏》 阿赖耶识 部派佛教 印度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
  • 简介:一、缘起论中的唯识思想。“缘起论”是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缘”是指条件,“缘起论”是说任何事物或存在都依赖一定的条件。条件具备,事物或存在就要产生,有条件就有存在,没有条件,就没有存在。所以,一切现象或存在的条件是不可分离的,如要分离,相应的事物就随之而消灭。

  • 标签: 缘起论 存在 事物 唯识学 原始佛教 思想渊源
  • 简介:5月20日下午,印度共和国总统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一行,在陪同团团长,建设部部长侯捷,陕西省副省长郑斯林的陪同下,来到化觉寺参观。马良骥阿訇及穆斯林群众热情欢迎总统的来访。马阿訇代表西安穆斯林热烈欢迎总统来大寺参观,并感谢他带来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意。

  • 标签: 穆斯林群众 陕西省副省长 侯捷 拉曼 良骥 《古兰经》
  • 简介:萨义德的《东方学》(Orientalism)对有着数百年历史、与殖民主义共久长的东方学作了一次彻底的清算,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巨大震撼。这一局限于伊斯兰研究的批判,到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研究中也引发了回应。英国德尔比大学的亚洲哲学和比较宗教学教授理查德·金(R:chardKing)在前不久出版的《东方学与宗教》一书中,就印度教中的东方学话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是当今印度教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印度教 东方学话语 历史发展 宗教信仰 文化批判
  • 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如来藏学的基本义理,主要从'宣说如来藏之意趣'、'信心与发心之所依'、'如来藏殊胜之体性'以及'转依与果德之成就'等四个方面论述其义.这四方面不外乎即是修习佛法的一套程序,分别涵盖了信、解、行、证等次第.

  • 标签: 印度 如来藏 自性清净心
  • 简介: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韦提希因佛神力得睹阿弥陀佛圣容的故事。韦提希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王妃。生一王子名阿阁世,因受提婆达多怂恿,将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禁绝饮食,企图将他饿死。

  • 标签: 韦提希王妃 印度佛教 末利夫人 难陀女 女性
  • 简介:1月5日,“在全球化世界中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研讨会在印度洛瑙拉闭幕,包括大学教授、研究员在内的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的印度学者提出,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科学与宗教将一起担当重要角色,使全球化更合乎人性。学者们认为,宗教价值能够赋予全球化人性面貌,可使全人类将自己视为与全球贸易、技术和新社会文化理念有关的社会一员。

  • 标签: 科学与宗教 宗教对话 学者 印度 一体化过程 全球化
  • 简介:北方邦属于印度人口最稠密的一邦,这里居住着印度全国16.2%的人口。北方邦的面积在印度居第四位。她是最为历史悠久的邦,印度教的两条圣河恒河和与亚穆纳河环绕着她,因之她是印度教的著名圣地。北方邦在印度政治、教育、文化、工业、农业以及旅游方面都举足轻重。

  • 标签: 古代印度 “中国” 印度教 北方邦 阿格拉 西坎德拉
  • 简介: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因此,不少中国人便以为印度真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佛界净土一样,是一个佛教国家。其实不然。印度是个宗教国家不假,但其宗教种类繁多,佛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占的比例相当小。根据2003年的《印度年鉴》,印度99.57%以上的人口信仰宗教,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11.67%,基督教徒2.32%,锡克教徒1.99%,佛教徒0.77%,耆那教徒0.41%,另有少部

  • 标签: 印度人 宗教观念 佛教 宗教活动 “贱民” “天人合一”
  • 简介:目前,西藏本教在印度、尼泊尔建有5座寺庙。1959年,西藏本教大师喜饶洛卓率领南木林县曼日寺数十名僧人和一些信教群众流亡到印度,沦落为难民。印度政府将他们安置在库上卢——玛纳里修筑公路,以维持生计。由于食品、气候及居住条件的恶劣,部分本教徒死于疾病,其中包括喜饶洛卓。

  • 标签: 本教 西藏 解释 1959年 信教群众 印度政府
  • 简介: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怎样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活动的?他问:“既然你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在你未造时间之前,怎能有无数的年代过去呢?难道有不经你创造的时间存在吗?既然无数年代从未存在,又怎么能说过去了呢?”(《忏悔录》

  • 标签: 印度佛教 宇宙模式 时空观念 时间单位 日常时间 时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