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寺官营”是元代寺院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早在3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但未能深入探究;及至80年代,又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分析亦多对误。我们认为,“寺官营”是元代国家经营佛教的产物,“寺官营”的范围仅限于官寺,“寺官营”的产生与元代的岁赐制度、官田制度及官手业制度密切相关。对“寺官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区分元代的官方佛教和民间佛教的界限,有助于我们理解元代“国家经费、三分为申,增居其二”的说法及元代寺院僧尼是否享有免赋役特权的争论。元代的宗教政策及寺院经济的性质也将得到整体的认识。

  • 标签: 总管府 封建国家 佛教寺院经济 官营 《至顺镇江志》 五台山
  • 简介:广东省韶关教区教友积极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充分发挥爱国会的作用。南雄天主教爱国会主席聂邦龙教友,在落实教过程中,对强硬占房户,经过向法院申诉,打赢了官司。该县全部教产业已

  • 标签: 向法院申诉 英德市 天主教 贯彻落实 广东省 国会
  • 简介:在仁慈天主的助佑下,甘肃省兰州教区广大神长教友盼望已久的教堂及主教府房地产终于得到了落实。兰州教区主教座堂原建于1929年,占地总面积为45亩。大堂为哥特式建筑,雄伟庄严,于文革期间被拆除,教堂房地产被甘肃省体委占用。

  • 标签: 兰州市 房地产 甘肃省 主教座堂 哥特式建筑 党的领导
  • 简介:兴学事件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极大,佛教界采取种种措施进行应对,客观上促进了佛教在近代的发展与转型。此中太虚大师的举措是最值得瞩目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太虚大师一生对佛教革新的各项措施放在庙兴学这一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理解,力图对太虚大师的思想做一重新认识与阐释。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庙兴学中的太虚大师带给世人的启示。

  • 标签: 庙产兴学 太虚法师 佛教革新
  • 简介:8月22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召开原华北五教区负责人会议,就关于上海普爱堂教管理分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原华北五教区所涉及六省区11个教区(呼市、包头、乌兰察布市、张家口、辽宁、承德、赤峰、大同、巴盟、榆林、宁夏)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 标签: 教区 华北 分配 管理 上海 主要负责人
  • 简介:由小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是世界近现代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转型,中国在明朝末年虽然有过一次艰难、但却是主动的尝试,但由于缺乏的类似于西方自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社会变革的铺垫,最终换来的却是明王朝的灭亡与满清的入关。平定中原之后,当清廷沉醉于康乾盛世、纂

  • 标签: 清朝 “庙产兴学”政策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事业
  • 简介:高雄佛光山寺创办人为星云法师。1949年,22岁的星云法师离开大陆进入台湾,当时国民党溃退台湾,社会十分混乱,经济萧条,民贫而物质缺乏。星云法师来台之初被送入军营,他坚持出家而离开军营,数次投奔寺院均不被接纳,并以所谓“匪谍”之嫌疑被捕入狱,后由孙立人将军夫人孙张清扬搭救出狱。由此可见当时台湾社会治安之险恶和寺院对佛教内部不同派系的排挤,大陆来台的僧侣既无安全保障,又投靠佛寺无门。这些现象都促使星云立志净化社会和创办寺院。

  • 标签: 星云法师 佛教 宗教信仰 中国 生平事迹 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