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教学在大学中应是怎样的?应处于何种地位?大学教学应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于这些应然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探索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新视域和有效路径。本文以理解的方式,从教学是大学的首要基本职能,学术性是大学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和科研是大学培养人才共同载体等应然状态进行阐释。同时对现代大学的教学地位与大学教学职能的符合度,教师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的符合度,教师的教学与料研的结合度等实然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当然路径进行探索和思考。

  • 标签: 大学教学 应然状态 实然状态 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 教学职能
  • 简介:一、大学课堂讨论的内涵课堂讨论,原意为“苗圃”或“发祥地”,后转意为学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讨学术。17世纪开始,在西欧一些大学的教学中课堂讨论开始应用,当时是具有专题研讨的性质。现代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形式之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中的某一或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

  • 标签: 课堂讨论 大学 有效组织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的,属于课程体系。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提出,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大学里践行。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的独特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大学生素质教育 隐性课程建设 教育视野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课程体系
  • 简介:一、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概念及结构解析1.大学校园人文环境是“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下位概念,隶属于校园人文环境范畴校园人文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从内容上看包括学校精神、学校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景观、校风、教风、学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等。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则专指高等学校校园人文环境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

  • 标签: 校园人文环境 大学 价值功能 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精神 结构解析
  • 简介:一、引言新的世纪,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遇到了一些挑战;如高校连年扩招、英语教师短缺、学生对提高语言技能的要求不断上涨等。为迎接这些挑战,我们己经对大学英语的教材,教法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此同时,教学方式的实验改革也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多媒体 对比 传统 实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