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周公制礼作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有感于所处之世礼崩乐坏,向往周公之治,试图恢复周礼。孟子最早提出“周之道”。先秦儒家以周为圣人,而其他诸家则借批评周以表达学派思想。司马迁宣扬“周之道”最力,东汉明帝时将周之道纳入国家教化体系。隋代王通承孔子“从周”之志,提倡以礼乐之道化成天下。唐太宗时周、分祀,迄至中唐,韩愈作《原道》,区分治统与道统,“孔孟”逐渐代替“周”。明末黄道周认为宋儒乃因治统缺失而强调道统,从而导致门户之见的产生,因此他弘扬六经、回归周之学以救时弊。清代朱彝尊亦提倡周之道,而章学诚则认为义理、博学、文章三者必合于一,乃可通往周之道,道统于此有向学统转化的迹象。当今反思周之道的历史发展,对重建礼义之邦、实现文化复兴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标签: 周孔之道 治统 道统 学统
  • 简介: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斯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盖夫曼-斯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盖夫曼-斯悖论的本质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及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 标签: 认知悖论 美国学者 认知逻辑 哲学研究 行动理论 逻辑悖论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