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内叠出今文”。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 简介:目前通行的王弼《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中找到依据。王弼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筒、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距离最远。王弼今的经文与河上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为代表的通行的大面积同化。

  • 标签: 王弼 《老子》 经注 简帛
  • 简介:<正>玄首都序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批参,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 标签: 说文解字 司马光 太玄 高诱注 扬雄 相互作用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 标签: 学海引 引注 注规范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 标签: 连续出版物 标注格式 文艺出版社 作者投稿 普通图书 神话研究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 标签: 标注格式 作者投稿 引文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 标签: 标注格式 作者投稿 引文
  • 简介:《周易》,清代栖霞县古镇都村牟庭撰。此书来自于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山东省立图书馆钞本,载于《山东文献集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辑第二册。值得一提的是,据《山东文献集成·前言》所记,“全书初步计划搜集山东先贤著述一千种,主要收入流传未广而又价值较高的稿本、钞本、刻本等,影印出版。外省人士所撰关于山东的重要书籍,亦酌予收入。共分四辑,精装十六开本二百册”,“现在出版的是第一辑五十册,收书一百七十九种,以名家未刊稿本、钞本为主”。可知,牟庭此书,若不是因为《集成》的编撰,是难以为学人所见的。

  • 标签: 《周易注》 山东大学出版社 评介 图书馆藏 山东省 栖霞县
  • 简介:《庄子》一书,者众多,总其成者有陈鼓应先生之《今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所以致误者,约有三端:日未解謰语,日未明词义,日未通文法.

  • 标签: 《庄子·内篇》 词义 文法 指瑕 连绵字 训诂
  • 简介:本栏是为初学《易》者而开设的通俗讲座,除“《周易》古经今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的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

  • 标签: 今注今译 周易 君子 古经 注释 潜龙勿用
  • 简介:<正>经文:■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 标签: 今注今译 经文 注释 雷电 战雷 闲言
  • 简介:玄是汉代重要的《论语》家之一。有关的性质,文献记载不太一致。通过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可以看出,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的,并不单纯属于某一《论》。玄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 标签: 《论语》郑注 性质 义理阐发 以礼注经 孔子形象
  • 简介:文章从传、地方志资料研究和遗址考察等方面,考证东汉著名经学家玄“客耕东莱”的时间为公元167—184年,具体地点为东莱郡昌阳县(今文登市)长学山。

  • 标签: 郑玄 客耕东莱 长学山
  • 简介:玄在注释群经时,往往称引谶纬,且常有转“纬”为“说”的现象。后人因误读《礼记正义》所引《志》,多信从汉末禁绝谶纬之说,并将其归因为党锢之祸。此说实乃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所创,并无实据。玄在遭党锢之祸时未曾噤口不言谶纬之名,在党锢之祸后也没有停用“说”这一指称。据此可证所谓转“纬”为“说”与党锢之祸无关。玄十分重视以谶纬解经,将其视为经之一种,加之汉儒行文过程中指称经十分随意,故常以“说”代称谶纬。

  • 标签: 郑玄 转纬为说 谶纬 党锢之祸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律与以律经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简介:在中国《诗经》学史上,玄的《毛诗传笺》久负盛名。尤其是他利用由古代礼义与礼例对《诗》作了制度化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以来说《诗》的重要发展。然而,作为玄《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的“以易笺诗”,却常为世人所忽略。本文通过对《笺》与《易》的梳理与论证,指出玄以《周易》卦爻象与《易传》笺《诗》,虽然大多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有的甚至是随文引申有感而发,但是他借助《周易》话语,运用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理论表述自己对《诗》的理解,丰富和深化了《诗》学的“比兴”手法、“天命”观念与讽喻功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动向。

  • 标签: 周易 诗经 郑笺
  • 简介: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述评叶友琛秦嬴政焚书,《易》以卜筮独存。两汉时经说趋于纷繁,衍为多家象数之学。但是或入于祥,或务穷造化,以至不切民用。遂有王弼尽象数,步入老庄虚玄之途,在当时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尽管如此,魏晋时期仍有象数余绪流传,...

  • 标签: 《易》学 干宝 《易传》 解《易》 《周易》 六十四卦
  • 简介: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其所《老子》,对王秀、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可惜王《老子》仅前十一章原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今人容肇祖、蒙文通、严灵峰先生纂辑散见材料加以整理,务使王得以再传。今仅就辑佚的材料和王氏与《老子》的相关材料,从为学与为道人手来研究王安石在《老子》中实现的价值转向。

  • 标签: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 简介:王弼《易》《老》二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病故于魏废帝曹芳嘉平元年(249),在人世上只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王弼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人生的脚步却异常坚实;他尽管英年早逝,可在学术上...

  • 标签: 《易》 《老子》 王弼 《周易注》 《老子注》 何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