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北大简《老子·下》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简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玄之"衍一"之"字,不可与"损之又损之"等量齐观,更与重玄说无关。

  • 标签: 北大简 《老子》 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之
  • 简介:李光地是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光地的“六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皆理”,强调六的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其二,治学路径为“尊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与“取证于”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 标签: 经学 六经皆理 尊经明理 求理于经 取证于经
  • 简介:东汉时期,以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注律与以律注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