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事蹟具《汉书·儒林传》。宽受《易》于田何,又从周王孙受古义,传同郡砀田王孙。《传》称宽“作《易说》三万言,训古举大谊而已。”《艺文志》易家,“丁氏八篇”,《隋志》不著录,盖佚已久。国翰因陆德明

  • 标签: 周易 玉函山 子夏 汉书·艺文志 京氏易传 辑佚
  • 简介:<正>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人既是群体(类),又是自我(个体)。当人的存在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时,(群体)己(自我)关系便成为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儒家是最早对己关系作自觉思考的学派之一,从先秦开始,己之辨便已展开于儒学的演进过程之中。儒家注重群体原则,但同样在某种意义上确认个体(自我)的价值,二者错综交融,使儒家的价值体系呈现颇为复杂的形态。本文着重从分析孔孟荀的原始儒学入手,对儒家的己之辨及其理论意蕴作一检视。

  • 标签: 孔子 群己关系 儒家 群体原则 自我完善 价值体系
  • 简介:侔式推理是一种由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其基本方法是紧挨着前提的主、谓项前面粘附上一个相同的词语从而得出结论。侔式推理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和“不是而不然”等四种不同的推理形式。《墨经·取》中侔式推理的不同类型并不是区分推理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并非某一类型是有效的,而其他类型是无效的。

  • 标签: 墨经 推理形式 谓项
  • 简介:临淄古墓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临淄古墓群 保护 开发 对策
  • 简介:《周易》本经爻辞中的“”义问题,存在着与卦辞中类似的情况。通过对萃六三、噬嗑六三、蛊九三、屯九五等四条爻辞的全面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义在本经卦爻辞中的独立用例,并充分认识到本经中“”及诸断辞也各自相对独立为义。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对于进一步展开本经思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周易》本经 爻辞 解释方法
  • 简介: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己平衡、甚至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 标签: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 简介:试论孔子及孔门弟子所构成的社会亚文化赵志坚李栋柱群体生活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外在体现,社会群体是人类普遍的存在形态,人类所独有的灿烂文化也具有超个体性,它只有在群体、社会中才能留存。社会群体间之所以彼此各异,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

  • 标签: 孔子 亚文化群 社会亚文化 社会群体 文化特质 儒家文化
  • 简介:帛书《周易》中,“”与“少”的用法存在非常明确的区分,据此,本文对《周易》古经卦爻辞中多处出现的“亨小利”的断句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读法应为“亨,利……”,而不是过去多数人所认为的“亨,小利”。

  • 标签: 帛书《周易》 亨小利
  • 简介:亚洲“四”经济结构转型中的经验借鉴徐冬青亚洲“四”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亚洲“四”经济腾飞有多种因素,但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促进其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的经...

  • 标签: 亚洲“四小” 经济结构转型 产业结构 韩国大企业集团 新加坡 重化工业
  • 简介:虽然麦金太尔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太尔的政治哲学称为“社群主义”。这种“社群主义”建立在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这种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 标签: 社群主义 麦金太尔 实践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政治哲学
  • 简介:苏格拉底在《西皮雅斯》篇中对说谎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主动说谎的人比非主动说谎的人优秀,这是因为他在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中个人自身的原则比社会习俗更重要。从苏格拉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论语》中孔子主张“父子互隐”的原因,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个人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有着极大的肯定,由此可知“父子互隐”和“为仁由己”也有着紧密的关联。

  • 标签: 父子互隐 孔子 苏格拉底 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