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三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后新公共管理 超越 启示
  • 简介:南宋中期政治家周必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思想上,他最初与理学亲切认同,后来随着与张拭讨论、辩论、争论的进行,他逐渐转向北宋儒学注重实务的立场,最后提出“守道不如守官”之论,明确反对理学所崇尚的道;在政治上,他最初与理学派相互合作,共同反对近幸势力,但后来他逐渐妥协于近幸,并接近、融入官僚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认定周必大为理学士大夫的观点值得商榷。

  • 标签: 周必大 理学 思想 政治
  • 简介:清初三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是因为理学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已无力承担儒家道德担当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认为,理学中杂糅释老,导致士人或耽空无用或放荡无耻,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共同主张理气、道器、心性一元论,其目的在于将释老的空无思想驱逐出儒门,从而净化儒学,应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在社会道德人心坍塌之际,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他们通过对儒家哲学的重建,开启了一个新的学术路向,消解了后世学者研讨本体的热情,致使清代理学渐趋衰歇,中国学术史由此进入一个考证学大兴的新时代。

  • 标签: 道德人心 问题 三大儒 哲学 重建
  • 简介:201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参事、馆员座谈。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主编刘钧先生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接受了温家宝总理亲自颁发的聘书。

  • 标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文史研究馆 终身教授 刘大钧 馆员 主编
  • 简介:2012年6月25日,“刘钧教授载誉归来与中国经学研究前瞻座谈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校董厅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刘钧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主持座谈会,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学校有关部门领导、人文学科各学院院长及师生代表三十余人出席座谈会。

  • 标签: 终身教授 经学研究 座谈会 刘大钧 中国 山东大学
  • 简介:钧老师荣获中央文史馆馆员任命。作为他的学生,我为老师感到自豪与光荣。我在山大上本科时,便熟知山大有“文史见长”的传统与特点。当时我的邻村同乡历史系郑鹤声先生即是“八马”之一。

  • 标签: 刘大钧 经学研究 座谈会 教授 书面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