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唯物史观伴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唯物史观的创立又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反过来,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也为马克思创立科学形态的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科学论证。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得出的'总的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立刻成为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正是这两个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方法论
  • 简介: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一方面表现为唯物史观为剩余价值理论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史的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成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最充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中发展完善的。在这个时期,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都已经成熟,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的历史关系已经和盘托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的逻辑关系也已经日渐清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 标签: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 简介:面对农业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劳动力普遍过剩、耕地不足和现代农资匮乏的困境,新中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方式组织起巨大的人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劳动对象端促进了农业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在农业增产的基础上,依托逐渐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维持工农业剪刀差、国家控制关键农产品流通和城乡分割的办法,工业从农业抽取了大量的生产剩余。这种剩余转移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只能覆盖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自成体系地嵌入广大农村当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一方面为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埋下了伏笔。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工业化 农业剩余 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