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麦克森被誉为“20世纪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西方政治理论家,在与当代自由主义民主交锋的过程中,麦克森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揭示自由主义民主的本质根源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并且基于当代民主理论的前沿,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参与式民主制度以及参与性社会的实践进行了诠释和建构。

  • 标签: 麦克弗森 占有性个人主义 参与式民主
  • 简介:通过对朱德母亲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一位平凡伟大的母亲与她那位伟大的儿子之间的高尚情操。

  • 标签: 朱德 母亲 情操
  • 简介:朗兹·法农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融合了多种理论资源,他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揭示了黑人在面对殖民统治时内心的动荡不安以及他们在身份认同上陷入的严重危机。与法农所运用的精神分析具有同样效果的是,他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话在认识层面进一步祛除了这一欧洲思想的消极影响,并论证了殖民主义造成的恶果;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修正中,法农明确了斗争的方向,这些都为他的反殖民主义立场打下了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 标签: 弗朗兹·法农 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 曼诺尼 殖民语境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梳理和研究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战略的重大意义;二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自信,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三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握时代脉搏,集聚创新人才,全面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突出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高度的创新自信,这一深入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为走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习近平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第一动力源
  • 简介:本文以希尔写的约翰·康福德的诗为例分析了《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一诗中的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的暗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诗歌不能达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但通过诗歌施行语言的暗示,诗歌却可以对公民权力和政治事务产生行动的效果。

  • 标签: 吉奥弗瑞·希尔 施行语言 诗歌 公民权力
  • 简介:1999年,陆贵山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曾经引起一场重要的学术论争,文艺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的关系问题是那场论争涉及的核心问题。同一时期,关于人文精神危机的文化讨论也仍然余波未平。在今天看来,那场短暂的论争既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美学与文艺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反映出这种主导地位所受到的反思与挑战。今天,现实与理论的发展为我们回顾那场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的论争,进一步反思人文主义美学与文艺观提供了条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反思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文艺观念,为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重新确立牢固的价值基点。

  • 标签: 文艺评论 人文精神 历史精神 人性论
  • 简介:“因事化、因时而进、因势新”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引领始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洪流,呼应时代精神的伟大召唤,与青年奋斗的理想追求相互激荡,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紧密相连,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当前,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融入新一轮社会信息化浪潮、适应日益深化的教育国际化环境等历史大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通过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追求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和谐共振、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大学生在国际比较中的文化自信等方法和路径,实现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势新”。

  • 标签: 习近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因势而新
  • 简介: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有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论述,完整构建起社会主义“共享”理论体系,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期和远期发展走向。作为远景目标的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高度生产性、直接社会性与普遍可分享性的高度统一。当今物联网经济正在逐步构建起的“分享主义平台”,初步呈现出这种有机统一的可能性.并正成为市场、政府之外当代社会有机体的第三构成元素。促进“分享主义平台”碎片化的“联合”向“自由人联合体”转化,可以在“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与“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统一中,不断推进“渐进共享”的进程.使“生产性”与“可分享性”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升,进而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并在全球价值和道义制高点上,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方向。

  • 标签: 四个全面 治国理政 新时段
  • 简介:李达研究中的一大误解是认为李达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误解既没有直接的文本依据,又缺乏有力的推论,混淆了不同概念.实际上,从李达的自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评价来看,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思想.李达之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尽可能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
  • 简介: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5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可以说正是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成果。广安作为邓小平的家乡,乘着“南方谈话”改革的东风,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安地区,这座城市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1998年撤地设市后,广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舞台。25年来,广安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命,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把抓。广安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一个统一思想、持续不断的过程,改革开放需要全面深化、大胆作为。面向未来,广安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走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前列。

  • 标签: 解放思想 “南方谈话” 广安 全面小康
  • 简介:中国要进一步“起来”,必须继续坚持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国“起来”的至关重要,除了必须牢记历史的经验和对现实的正确把握,还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导向。这一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的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起来”具有合法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理论使我们知道,要使中国“起来”就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起来”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 标签: 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合法性 权威 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