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当下纷纭复杂的艺术实践,譬如既有抽象、暧昧、观念性的先锋试验,也有感官化、生活化而不无媚俗嫌疑的大众文化,怎样的理论描述或阐释才算是较为恰切和有效的呢?时至今日,艺术与理论似乎正不可避免地遭遇着一场尴尬:一方面,艺术越发变得莫名其妙,包括"过去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历史,不再属于现在不言而喻的内容而是委弃给研究的对象";而另一方面,理论又愈加独立甚至制约着艺术,玩起了自足、自我阐释及阐释循环的游戏,其"对象接近于零",而其自身"却接近于无限"。在这种情势下,倘使延续一种理性、透明的形式主义批评,或者喧嚣地展开各式浮光掠影、言之无物的文化研究,那只会使天堂和地狱变得更为人烟稀少。可能的办法也许是:回到经验现象,返归艺术语言本身,寻找切入艺术实践的理论话语的新的可能。

  • 标签: 修辞阐释 意识形态和合 美学意识形态
  • 简介: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讨论的回顾(一)斯大林时代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讨论(三)六十年代中期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讨论二、社会主义的矛盾体系和分类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自觉地解决矛盾(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和本质(二)及时发现和完满地解决矛盾,保证社会和谐发展(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矛盾激化和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主要原因四、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对立面结合'原则(一)列宁论'对立面结合'原则(二)'对立面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三)对立面结合是矛盾的一种形式,也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主义社会化同社会主义所有制内容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按能力进行劳动和按劳动进行分配的矛盾,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两者之间的矛盾(三)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四)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其他表述苏联、东欧哲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学术论文和理论专著。这里,简要综述他们(主要是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部分研究,供有关同志参考。

  • 标签: 社会矛盾 苏联东欧 理论专著 学术论文 社会辩证法 社会机体
  • 简介: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概念界定及概括原则学术界对于理论主题的认识是一致的。所谓“主题”,就是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从理论本源性来说,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主题 综述 学术界 本源性
  • 简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如何读诗》是伊格尔顿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诗论作品,也是继《文学理论导论》之后的第二本教材类著作。围绕"何为诗歌"和"如何读诗"这两个重要问题,他从诗歌本身的"物质性"和"话语性"视角,揭示当代诗歌批评在话语和语言、内容和形式、意义和符号、语境与文本、经验与体验之间的范式危机,探讨诗歌本身的修辞传统、语言形式、物质内涵和阅读方法。该书呈现出伊格尔顿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审美意识教育的理论转向。

  • 标签: 伊格尔顿 《如何读诗》 诗歌批评 物质视角 形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