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前面诸位先生谈了中国历史上关于"公正"、"公平"、"正义"、"公道"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揭示了这些观念和操作与西方不同的民族特点。它们都离不开一个"公"字。"公"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大概念、大理念,其内涵可集中地表述为"天下为公"的"公天下"。这在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黄宗羲那里尤为明确和突出。"公天下"与"家天下"相对,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吕氏春秋》有《贵公》与《去私》篇。《贵公》讲,理想中的执政者应以天下为重,以公平为准则。

  • 标签: 公天下 品味 《吕氏春秋》 实际操作 中国思想史 中国历史
  • 简介:“个人权利”缺位是古代“义利之辨”和“义利观”的根本局限。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之辨”,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就必须引入“权利”观念,由此建构起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两个相互统一的基本模式:“合权利之利,义也”;“合权利与义务统一之利,义也。”当然“义”还具有“公道”和“德性”的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正是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德性的基础。

  • 标签: 权利观念 社会主义义利观 义务 人格 精神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想重返公共话语空间,最重要的是在历史悲剧的理论框架下对现代性悲剧存在作出批判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虽然是一种外来的理论模式,却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审美经验存在着內在的精神契合点,中国文化的悲剧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美学中的"革命悲剧"、"日常生活悲剧"以及"尘世的崇高"等悲剧观念息息相通。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各种悲剧性现象相结合的结果,中国悲剧观念已成为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审美现代,性、悲剧观念、世俗性崇高等成为全球性现象和全球性问题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可能对此种陷于深刻伦理危机和价值危机的现象作出理论的阐释,并将获得自身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悲剧 中国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公共话语
  • 简介:王宗峰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所倡导的文艺的服务对象问题通常被整合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并被尊为当代中国文艺“二为”方针的缘起;然而,这种长期以来的共识却忽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第三“为”观念,即“为世界上最大多数人服务”。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服务对象 最大多数人 社会科学
  • 简介:一"公"、"正"除了连用为"公正"之外,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和"正"两个概念往往也是分开来讲的。朱熹也提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历史事实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 公正 “公” “正” 扬弃 中国思想史
  • 简介: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形成于他对黑格尔的颠覆、对马克思的吸收、对康德的继承,他颠覆黑格尔的同一性哲学,构建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论形态;他吸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勾画否定性乌托邦;他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倡导在道德自决与审美中达到自由。

  • 标签: 非同一性 同一性 统治 乌托邦
  • 简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条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理想信念色彩浓烈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路线,只有建立由观念到实行的长效机制,群众路线才能长期产生效用。然而,观念化问题则是阻碍群众路线得以深入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因。何以如此?关键是群众路线的规范性政治原则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并且由于其弱制度性和强精神意识性特征而容易招致权力与资本合谋并异化的抗拒。现实中确实不乏这种情况的存在。为此,必须从传统文化、理想信念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入手,建立保证其长期实行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群众路线 观念化 长效机制
  • 简介:自然与自由观念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核心问题。康德通过审美判断力沟通自然与自由观念,达成自然与自由的和谐。但是康德立足于先验的立场所确立的"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对现实不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席勒通过游戏冲动来沟通自然与自由,而黑格尔则通过理念来沟通自然与自由,马克思则通过实践来沟通自然与自由,最终达成了对自然与自由观念这一"历史之谜"的求解。

  • 标签: 自然与自由观念 德国古典美学 席勒 黑格尔 马克思
  • 简介:马克思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全面叙述了这个时代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进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秘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资本的运动中获得理解和叙述。在这样的理解中,马克思旨在开辟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依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
  • 简介:<正>背景:这篇论文源自对男性统治的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性研究。这项研究的实施是为了解决60年代晚期的妇女解放运动(WLM)的首要矛盾,这项运动包括了争取国内权力和反战运动的受过大学教育的老练的白人女性。在反对男性沙文主义的运动中,在不满意从她们的导师那儿得到的马克思关于女性不平等的分析中,这些妇女团结了起来。矛盾的两极融合在这些妇女中,它为争取妇女平等提供强大的动力,直到两极的

  • 标签: 妇女平等 家族 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 私有财产 剩余劳动
  • 简介:有效的政治实践有赖于文化理论的突破,城市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需在如此互动中有所推进。本文意在提示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认为不能再把"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比照性的文化形态进行画地为牢式的区分,而要将城市作为文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有意识地整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中极具标志性,却也极易被忽略的各种经验、资源及其文化政治要素等,借此突破狭义的"城市文化"概念,重建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由此拓展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城市文化"的大观念、大格局。

  • 标签: 中国经验 文化自觉 城市文化 中国文化 大众文艺
  • 简介:杨卓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论十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改革发展的理念、注重协调的理念、向外国学习的理念、民生福祉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
  • 简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执政党必须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做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党群和谐;加强从制度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在群众中树立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发挥民间组织的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借鉴一些国家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做法,汲取其经验教训。

  • 标签: 和谐社会 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 利益平衡 民主建设
  • 简介: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一大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改革就是要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理论不彻底、市场不完善与计划经济体制烙印严重存在的情况下,核心问题仍然是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命题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但市场的消极方面需要宏观调控加以制约。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已初显双强特征,出现的是一种“强政府、强市场”的新颖格局。但严格说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都还是不够强,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强”模式,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加以完善。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双强”模式 政府 市场
  • 简介: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呈现出一体多元的结构设计、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非对称性的地位作用、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的显著特征。这种和谐政党关系具有无与伦比的内在价值和比较优势,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尽管中国政党关系业已具有和谐特性,但是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 标签: 和谐 政党关系 协商民主
  • 简介:邓小平对外党际关系思想是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和国家外交战略调整为实践动因,以中共处理对外党际关系的经验教训为历史借鉴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他从不同角度对"四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独立自主"原则。他认为各党有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党事务和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权利;关于"完全平等"原则。他主张各党不论历史长短、实力大小、执政与否,一律地位平等,反对任何大党、老党以真理的化身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关于"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邓小平主张各政党之间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党内部事务,同时要对霸权主义行径进行揭露和斗争。此外,邓小平的党际关系思想还包括正确处理党际关系中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发展党际关系以及明确区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思想,主张在政党交往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 标签: 邓小平 对外党际关系 “四项原则”
  • 简介:矛盾究竟是一个关系范畴还是个实体范畴,学术界意见不一。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在关系范畴上使用矛盾这一概念的。毛泽东在《矛盾论》、《论十大关系》中的论述,都是在关系的意义上使用'矛盾'范畴的,恩格斯也是把矛盾主要作为标志事物本质层次的关系范畴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矛盾?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又如何呢?作者认为:(一)矛盾本

  • 标签: 关系范畴 《论十大关系》 《矛盾论》 事物本质 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