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胡塞尔现象和玄奘唯识都是对意识或心识的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中四分说的性质的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华东地区现象青年论坛于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是由华东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现象青年研究者发起组织的,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交流思想、扩展视野,继续提高汉语现象的研究水准,扩大现象哲学在汉语学界的影响。此次论坛主题为“现象中的世界问题”,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华东地区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6名青年学者与会,提交论坛报告5篇。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所庞铨教授致开幕词。

  • 标签: 现象学哲学 青年论坛 华东地区 世界 综述 浙江大学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的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的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的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的实效主义的基础是他的现象以及来源于他的现象的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的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的归约论题的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的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的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的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的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从考察文本与认知之间的基本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的经典文本的基本特征,即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结构呈现出离散性、模块性和动态性,以及功能表现为实用性。接着,深入地探究了形成这些特征的认知基础,认为经典文本是自然认知的产物,而自然认知中汉语表征的特殊性和基于经验与实用的认知推理偏向,能够合理地阐释经典文本的这些特征。基于对文本特征的认知阐释,并以古希腊文化作为参照,得出: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中,那种超验的纯思能力并未获得培养和发展;而这对于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经典文本的传承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的启示。

  • 标签: 文本 认知 文化 诠释 传承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整个社会需要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动力。2014年1月1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伦理学学会和宗教学学会在上海社科院共同举办了“文化强国与精神动力”学术研讨会。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主持开幕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处长王克梅到会致辞。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和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分别主持了会议的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对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上海社科界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如何通过价值治理和发挥宗教正能量而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的认同与传播,以及如何在汲取自身传统和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自觉构建新文明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动力 文明类型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