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物体内重要组成物质之,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功能。脂作为代谢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化合物及脂代谢谱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机制。随着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谱技术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研究发展,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中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及多组学联用技术在环境胁迫耐受性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应用。

  • 标签: 脂质组学 多组学 环境胁迫 环境毒性评价
  • 简介:代谢作为系统生物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内源性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点,逐渐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技术主要研究手段,在毒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在环境毒理学研究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技术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代谢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有机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化学物风险评价和野生动物疾病诊断,成为环境科学,特别是生态毒理学充满活力研究方向之。本文介绍了应用于代谢研究核磁共振波谱和2种检测技术,着重讨论了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代谢方法生物标志物发掘和毒性评价,以及有机体对环境影响因子代谢响应、野生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这些代谢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应用将促进对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认识。

  • 标签: 代谢组学 生态毒理学 毒性评价 环境胁迫因素 疾病监测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NMR)技术不断发展,基于NMR代谢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水生动物在代谢水平响应环境变化种有效方法。水生软体动物作为重要环境监测生物,近年来人们在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小成果。文章总结了利用NMR代谢方法研究各类环境胁迫因子对水生软体动物代谢影响成果,主要综述了水生软体动物不同组织代谢物组成和含量对环境胁迫响应,同时对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代谢研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核磁共振 水生软体动物 生态毒理 代谢组学
  • 简介: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尚有待进步完善.益生菌制剂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些预测.图5,参27.

  • 标签: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蓝莓是具有良好保健功能水果,目前国内蓝莓市场供不应求.传统扦插繁殖方式无法为蓝莓栽培提供大量优质种苗以满足大规模种植蓝莓需要.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繁殖材料较少且繁殖系数较高,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快速繁殖种苗可以缓解目前苗木市场供应困难局面.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蓝莓研究至关重要无菌系建立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步系统研究提供参考.表1,参31.

  • 标签: 蓝莓 组织培养 无菌系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抗菌、导电、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纳米材料之。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过程,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存在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毒性效应影响,并进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苦瓜是江南各省春夏主要瓜类蔬菜种类之,为了获得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优良苦瓜杂交组合,今年共收集了12个杂交材料进行了观察、配、及杂交.观察结果表明:以B01、B02、B08这三个苦瓜品种为雌性最强亲本.

  • 标签: 苦瓜 亲本材料 配组 观察
  • 简介:大量缺乏毒性信息化学品最终进入环境水体,对人类及生态生物产生潜在危害与风险。提高化学品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估技术通量和效率,是实现毒害化学物质环境与生态健康风险防控关键。作为种可以实现高通量测试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胚胎测试在化学品毒性评估应用广泛。随着技术发展,毒理基因可有效提取毒害化学品致毒过程干扰生物通路信息。这些机制信息可用于对单物质或复合污染物生物毒性筛选和预测。本文综述了不同斑马鱼胚胎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筛选评估管理与水环境复合污染毒性监测发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种新型斑马鱼胚胎简化转录技术方法流程和优势,并探讨了综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行为分析和不同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测试、环境监测与评价应用前景。

  • 标签: 复合污染 斑马鱼 毒性测试 毒性预测 转录组学 生物学通路
  • 简介:生态与医学领域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对数据做方差分析,在已知样本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等样本统计前提下,如果利用Excel软件制作方差分析模板,既可为数据分析提供方便快捷方差分析手段,也可为审阅论文数据时,如何判断其结论真实性提供了新方法.图8,表2,参5.

  • 标签: 单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统计量 Excel建模 生态学研究 快捷分析与判断
  • 简介:在生态与医学领域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实验数据做双因素方差分析,在已知样本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等样本统计前提下,如果利用Excel软件制作方差分析模板,可为研究者提供方差分析结果方便快捷手段,同时,也为我们在审阅论文数据时,如何判断其结论真实性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双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统计量 Excel建模 生态学研究 快捷分析与判断
  • 简介:纳米零价铁(nanoscalezero-valentiron,NZVI)是种新型地下水修复材料,NZVI生物安全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ZVI微生毒性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ZVI对微生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NZVI颗粒毒性效应各种因素,并对未来NZVI材料毒性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NZVI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物安全性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 简介:以浮床栽培蕹菜根际微生细菌为例,分别在水箱栽培25%、50%面积蕹菜以及栽培蕹菜空白对照,采用PFU法定期观察培养期间细菌动态特征,以及细菌总数与水中COD含量变化,分析它们之间关系,得出:(1)25%和50%栽培面积细菌数比对照高1个数量级;(2)蕹菜生长4,蕹菜栽培面积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生长4后水中细菌总数与栽培面积无明显相关;(3)50%栽培面积COD去除率为63.54%,25%栽培面积去除率为47.92%,对照为25%,故浮床栽培植物根际微生生长对水中有机物降解有显著作用.研究微生角度定量地论证了浮床栽培植物根际微生对水中有机物降解作用,从而完善了浮床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推广应用.图2,表3,参8.

  • 标签: 浮床栽培 根际微生物 细菌总数 COD PFU法
  • 简介:近年来,大量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出现,任意排放病死猪尸体已成为个较为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利用sq复合剂、病死猪、米糠、泥炭土作为原材料,在发酵箱内,经过7d反复发酵搅拌后生产有机肥工艺流程,从微生接种浓度、原材料投放C/N比例、原材料含水率、反应时翻堆间隔时间方面进行单因子试验,探究复合剂在工艺流程最优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微生复合剂在接种浓度为2%,微生与原材料碳氮比例为28∶1,原材料含水率保持在50~60%,12h堆翻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

  • 标签: sq复合菌剂 病死猪 接种浓度 含水率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种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根际微生作用来改善水质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生长与总氮去除有良好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推广应用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微生降解和修复是处理土壤总石油烃(TPH)污染最简单、有效方法.论文阐述了土壤TPH污染产生、危害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法各自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修复方法,论述了土壤TPH在微生表面的吸附、转运,在微生体内降解以及相关降解酶及基因;详细介绍了电子受体、温度、pH、营养元素等外界因素对微生修复TPH污染影响,在此基础对土壤TPH污染微生修复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土壤污染 总石油烃(TPH)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修复
  • 简介:为降低八仙花培苗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序.缩短种苗育种周期.选用了珍珠岩、河沙和混合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2)三种基质.进行八仙花瓶外生根试验.移栽后.对植株成活率、生根情况、生长量平均增长率和植物生长状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混合基质.八仙花培无根苗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状况良好.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平均增长率最高.分别为95%和27.11%.在珍珠岩移栽成活率为80%.但是植株生长量增长率最低.为1.26%.在河沙基质.移栽成活率最低.但其根系生长良好.因此.八仙花培无根苗瓶外生根最适基质种类是混合基质.图3.表1.参17.

  • 标签: 八仙花 瓶外生根 基质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影响。2)各微生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耐铝植物生态恢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和AlCl3溶液共同对生长八仙花培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SA对其铝毒害缓解效应。通过形态观察和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SA不能消除铝胁迫对植株生长抑制作用,高浓度会产生毒害效果,但低浓度SA能够有效降低质膜过氧化损伤,增加植株SOD和POD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毒害。

  • 标签: 八仙花 组培苗 铝胁迫 水杨酸 缓解效应
  • 简介: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北京褐潮土对玉米(品种郑单958)幼苗毒性效应及其生物富集特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口cR—DG旺)技术,探讨了镉对玉米根际微生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0mg·k-1)镉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北京褐潮土镉引起玉米幼苗株高下降1/2效应浓度(EC50)为654.6mg·k-1,引起玉米根部和地上部干质量下降1/2EC50分别为3236和1102mg·k-1,玉米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干质量)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态毒性适宜终点。玉米幼苗对镉有吸收累积效应,镉在玉米幼苗各组织浓度分布为根〉茎〉叶,其中根部对镉有富集作用(生物富集系数BAF〉1)。镉污染可引起玉米根际微生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高浓度(1000mg·k-1)镉可导致部分微生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表明镉污染可对植物幼苗、植物根际微生以及植物微生之间相互作用造成重要干扰和威胁。

  • 标签: 土壤 玉米幼苗 根际微生物 生态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