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从云南滇池水样中分离出具有解磷能力的有机磷细菌P-2,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初步鉴定.用0.01、5mg·L-1微囊藻毒素(MC-RR)处理有机磷细菌P-2,研究了MC-RR对其生长、细胞内酸碱磷酸酶活性(ACP和AKP)以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MC-RR能显著抑制有机磷细菌的生长,延缓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内酸碱磷酸酶活性以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升高,因而可能改变或减缓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进程,这表明微囊藻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调节水体细菌功能群落.

  • 标签: 微囊藻毒素(MC-RR) 生长 酸碱磷酸酶 可溶性磷酸盐
  • 简介: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西藏、广西、海南等地,多生活于热带地区、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目前记录的80~2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地区,在云南地区多见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雄蛙体长30~39毫米,雌蛙体长37~52毫米。背面多为红棕色、棕黄色,整体为金黄色的体色,在树蛙家族中是颜值担当,野外观察记录,也有个体背部青绿色变异。其背上有深色斑纹或"X"形斑或微小黑点,

  • 标签: 红蹼树蛙 云南地区 特有物种 体长 海拔范围 常绿阔叶林
  • 简介:为百金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百金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10:00,次高峰出现在16: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百金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胞间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百金叶片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降低,说明百金弱光利用的能力较强.

  • 标签: 百两金 光合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日变化
  • 简介:利用2010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个不同时相的环境星CCD数据,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长株潭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分析该区的植被退化或改善情况,并根据标准偏差的数值分析NDVI的变化情况.利用HJ1B/IRS特有的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不同植被覆盖下与温度分布的关系,为长株潭地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覆盖度 环境星 NDVI 标准偏差 地表温度
  • 简介:物种敏感分布法(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的敏感服从一定的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的敏感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的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 简介:集体公益林林改革制度后时候主要表现的问题是集体林改革制度不细且立法滞后、管理制度滞后和生态补偿与经济收入严重失调,提出集体林改革后时候森林生态公益性保障策略是加快集体林制度改革的立法、加快制定集体林制度改革后时候监督管理办法和加快制定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细则.

  • 标签: 集体公益林 林权制度改革 森林生态公益性 保障策略
  • 简介:为检测高效光引发剂4,4′-二甲基二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盐(IHT-PI820)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IHT-PIITX)的染色体畸变作用,采用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实验,在代谢活化与非代谢活化条件下,观察PI820及ITX致CHL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PI820引起CHL细胞多倍体增加,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代谢活化条件下未见对CHL细胞染色体有损伤作用;在代谢活化与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均未观察到ITX对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PI820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ITX无染色体畸变作用.

  • 标签: 4 4′-二甲基二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盐(IHT-PI820) 2-异丙基硫杂蒽酮(IHT-PIITX) 染色体畸变
  • 简介: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分布法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分布法与传统的物种敏感分布法相比,更全面合理地考虑多种毒性效应,曲线拟合效果好,受数据量大小影响较小,结果更加稳定.研究结论可为铜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水质基准 太湖
  • 简介:为了对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敌草隆的环境毒性进行评估,根据《沉积物-水体中摇蚊生命周期毒性试验—水体加标法或沉积物加标法》(OECD-233),以底栖生物花翅摇蚊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敌草隆的上覆水溶液(浓度设置为1.22mg·L^-1、1.94mg·L^-1、3.08mg·L^-1、4.88mg·L^-1、7.74mg·L^-1和12.26mg·L^-1)对代花翅摇蚊先后进行暴露,研究其对摇蚊孵化、发育、羽化和繁殖等阶段的影响。结果显示,敌草隆对亲代花翅摇蚊及其子代的羽化率产生抑制,EC_(50)值分别为7.56mg·L^-1和5.24mg·L^-1,子代对敌草隆的耐受性有所降低;还对亲代和子代发育率产生抑制,EC_(50)分别为5mg·L^-1和4.33mg·L^-1,表明子代对敌草隆的敏感性增加;敌草隆能够影响代花翅摇蚊的雌雄性别比率,浓度-效应曲线均呈倒"U"型;另外,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代花翅摇蚊所产卵的孵化率均下降,亲代和子代的EC_(50)分别为2.53mg·L^-1和10.4mg·L^-1,提示子代所产卵对敌草隆的抗性增强;同样地,敌草隆对代花翅摇蚊的繁殖力均有抑制作用,亲代EC_(50)值为1.99mg·L^-1,子代EC_(50)为2.68mg·L^-1。总之,敌草隆暴露对花翅摇蚊上述生活史各阶段均能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在羽化和发育阶段可观察到敌草隆毒性的累积,而就卵的孵化率而言,子代所产卵较母代所产卵对敌草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

  • 标签: 敌草隆 花翅摇蚊 生态毒性 生命周期
  • 简介: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分布法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分布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分布法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 标签: 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重金属 太湖
  • 简介:滴滴涕和苯并芘这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已广泛分布,因此,本研究利用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草履虫来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其毒性效应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DDT和BaP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6.012mg.L-1和180.167mg.L-1,且这种污染物的浓度和概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浓度的DDT和BaP对草履虫进行毒性作用时,草履虫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比较而言,DDT的毒性作用更大。由于草履虫对这种毒性物质作用的敏感性,因此,草履虫可作为一种敏感指示生物来评估POPs的长期危害。本研究为水污染的减排和生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最后,就这种典型POPs对草履虫的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草履虫 滴滴涕 苯并芘 半数致死浓度 毒性机理
  • 简介:为了研究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修复情况,同时比较这种细胞对丙烯酰胺的敏感性,将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丙烯酰胺(50mg·kg^-1(bw)),在暴露后第1、2、4、6、8、10、12d,分别对其睾丸组织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彗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暴露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推移种细胞DNA迁移距离逐渐降低,同一时间点睾丸组织细胞DNA损伤较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更为严重,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睾丸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丙烯酰胺的作用位点;机体对丙烯酰胺造成的遗传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与淋巴细胞相比,睾丸细胞对丙烯酰胺导致的遗传损伤更为敏感.

  • 标签: 丙烯酰胺 彗星实验 生殖细胞 淋巴细胞 DNA损伤
  • 简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钙对种价态锑[Sb(III)和Sb(Ⅴ)]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锑和钙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价态的Sb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Sb(III)比Sb(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施Ca可缓解Sb对水稻的毒害。Sb(III)和Sb(Ⅴ)的添加对水稻根系和茎叶吸收积累Ca影响不一致。当溶液中的Ca浓度为5.0mmol·L-1时,添加三价Sb10和30μmol·L-1均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茎叶中的Ca含量15.7%和49.4%,但是添加Sb(Ⅴ)浓度为30μmol·L-1时,却分别提高水稻茎叶和根系Ca含量26.2%和50.4%。Ca的添加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个价态Sb的吸收积累。在30μmol·L-1Sb(III)处理下,添加5.0和20mmol·L-1的Ca可导致水稻根系和水稻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9.0%-79.4%和42.6%-71.8%;在30μmol·L-1Sb(Ⅴ)处理下,添加5.0和20mmol·L-1的Ca可导致水稻根系和水稻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4.3%-70.6%和74.1%-84.6%。Ca的添加对Sb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也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可以通过施用Ca肥来防治农田Sb污染,降低Sb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标签: 水稻 交互作用 毒害 富集系数
  • 简介: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的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的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的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的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和肌肉的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的MC-LR,肝脏中MC-LR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的延长,MC-LR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的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的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的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的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的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对毒素的清除要缓慢得多.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罗非鱼 富集 消除
  • 简介: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对生态系统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为了研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以武汉市墨水湖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重金属Zn、Cu、Ni、Pb及Cr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并对其稳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墨水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在所有采样点5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最低效应阈值(LEL),多数采样点甚至超过了严重效应阈值(SEL);该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排污口区〉湖中心水域〉城区岸边带〉林田岸边带;其稳定程度依次为:Zn〈Cu〈Ni〈Pb〈Cr,其中Zn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比例超过50%,稳度程度极低,而Pb、Cr稳定程度较高,其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比例小于10%.像墨水湖这样受纳高污染负荷市政污水、暴雨径流的城市湖泊,其潜在的重金属生物活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沉积物 重金属 稳定度 城市 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