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树脂原材料的选择、固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开展了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树脂造型工艺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实用价值高的新型实用型铸造工艺。

  • 标签: 铸造铝合金 冷硬树脂砂 铸造工艺
  • 简介:一自卸船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更加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增加,不可缺少的建筑用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使自卸船需求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 标签: 自卸砂船 船舶稳性
  • 简介:自吸自卸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挖及运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船舶,这类船舶具有长大纵通斗形开式舱,舱长占船长的60%~70%,舱口围板高度为1.5.2.0米,舱容由最初的70m^3发展到了800m^3。目前《规范》对这类船舶的布置、结构形式以及稳性衡准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这对这类船舶的设计、检验等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此

  • 标签: 自卸砂船 多功能船舶 衡准 稳性 船长 结构形式
  • 简介: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填海筑港与道路建设以及房地产的开发,都对建筑用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使得采沙和运沙的内河运输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近年来装有自卸设备的运船(统称为自卸船)的数量急剧增加,这类船舶的载货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已发展到3000吨级左右,其结构形式也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从船舶技术的角度来

  • 标签: 增加 发展 房地产 行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 需求量
  • 简介:自卸船是广东省珠江流域一种主要的运输船类,由于使用灵活方便,对目的地码头要求不高,因此在广东珠江流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类船舶具有长大纵通斗形开式舱。舱长较长,舱围板较高,货物重心较高,因此对这类船舶的稳性要求较高,而复原力臂曲线是决定自卸船稳性的最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计算自卸船的复原臂曲线,是保证船舶稳性计

  • 标签: 自卸砂船 船舶稳性 运输船 内河 码头 曲线
  • 简介:挤密式桩船和传统打桩船是迥然不同的,就86m挤密式桩船的研发设计进行了论述,主要涉及小尺度下的总布置与稳性、结构设计、植桩系统、轮机、电气设计特点及监控诸方面,以供深入研究这一船型作参考。

  • 标签: 挤密式砂桩船 总布置与稳性 结构优化 植砂桩系统 监控
  • 简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将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对浮式LNG接收终端从概念、分类、特点、系统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总结了与陆地LNG接收站的不同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同时阐述了LNG能、LNG能的评价因素及利用方式,并将部分LNG能的利用方式与常规方式的电力消耗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从初投资、装置大小、商业化程度、市场潜力、环境保护等角度对低温发电、空气分离、轻烃回收、海水淡化、液态CO_2及干冰制备、低温粉碎、冷冻冷藏、天然气再液化、丁基橡胶的生产、燃气轮机进排气的冷却、海上LNG能利用产业园区在FSRU(FloatingStorageandRegasificationUnit,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适用于FSRU的能利用方式有能发电、空气分离、天然气再液化、燃气轮机进排气的冷却。

  • 标签: 液化天然气 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 冷能利用 冷能发电 综合利用
  • 简介:随着泛珠三角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州地区新造自卸船的载货量越来越大,根据(2004)(以下简称)的要求,对载货量≥2000t的货船,其机器处所必须设置C02或压力水雾固定灭火系统.近两年来,在本辖区建造的载货量≥2000t的自卸船,其机舱固定灭火系统均选用压力水雾灭火系统,而在此之前,由于该系统在本辖区的船舶中未曾使用过,因此验船师对该系统的审图、检验是一项新内容.此外,由于及对压力水雾灭火系统的要求内容较为简单且不够具体,而且、及都没有涉及压力水雾灭火系统的试验内容及要求,因此,验船师在审图及检验中往往把握不准,出现了检验内容、检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及有关资料,编写了本文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在日后的工作中带来帮助.

  • 标签: 压力水雾 审图 船舶检验 内河运输 固定灭火系统 自卸砂船
  • 简介:分析辐射型、内环式和外环式等3种集装箱船箱配电系统,从可靠性、经济性和安装尺寸等3个方面阐述每种箱配电系统的特点。引入陆用母排技术的概念,在质量、电压降、热量损失、短路承受能力及安装施工等方面对母排和电缆进行比较,对母排在箱配电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前瞻性研究。

  • 标签: 超大型集装箱船 冷藏集装箱 配电系统 母排
  • 简介:超大型全式液化气船(VLGC)是液化气船中结构最为复杂的船型,其结构设计是该高附加值船型的关键点和难点。从VLGC结构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中横剖面设计、温度场计算、菱形液舱设计、支承系统设计、结构布置、低温钢焊接、晃荡分析及有限元强度和振动分析等,通过近600项工艺评定,攻克了关键技术。这些研究为该型船舶的成功研制和实船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超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 结构设计 独立菱形液舱 载荷 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