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溶解态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在降雨径流阶段的传输过程对于城市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不透水表面不同坡度(0.5°、1°、2°、3°、4°、5°)情况下降雨径流及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结果表明:坡度越大,坡面产汇流时间越短,径流量越快达到稳定;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坡度越大,初始浓度越高,衰减越快;污染物传输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坡度越大,污染物传输速率峰值越大,峰值出现在径流深度为0.3~0.5mm之间;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符合指数冲刷模型,随着坡度的增大,冲刷系数k先线性增加,坡度大于3°基本保持稳定。相对于颗粒态污染物,溶解态污染物冲刷系数大,易被冲刷,冲刷集中发生在径流初期。

  • 标签: 不透水表面 降雨径流 污染物传输 溶解态污染物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0年来在水工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大坝的抗震研究方面的进展。回顾了其历经“启蒙”、追踪世界前沿的“跟跑”和“并跑”三个发展阶段。概述了主要研究成果,诸如:坝址的地震动输入及其场址相关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应用高性能“云计算”技术,对坝体-地基-库水体系地震响应及其基于损伤力学的损伤破坏过程的非线性并行计算分析;极端地震下地震灾变的定量判别准则的确定;采用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坝体-地基-库水体系动力模型试验;大坝现场试验和地震动监测;大坝混凝土全级配试件包括损伤本构关系的动态特性试验及应用三维细观力学分析和CT技术研究其内部开裂状态;编制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国家标准等。最后,对常规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混凝土水工结构 大坝混凝土动态特性 坝址地震动输入 地震响应 抗震设计规范 常规设计改进
  • 简介:本文回顾了60年来中国水科院在水工结构材料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混凝土筑坝材料、结构模型试验、混凝土断裂力学、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及评估、面板坝接缝止水、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和水工新材料等。回顾历史,对于凝练创新文化,启迪和激励未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水工混凝土 结构模型试验 混凝土耐久性 接缝止水 水工沥青 无损检测
  • 简介:利用ANSYS软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工况下连续梁结构槽身的位移及受力情况做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有限元软件对渡槽结构进行仿真模拟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模拟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结构沟槽的特性,为今后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利工程 渡槽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 简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中需首要考虑围护结构表面的防结露问题。本文以某湿热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自然对流和热传导的传热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厂房围护外墙的内壁面温度,并结合结露机理分析了围护外墙结露与室内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条件下,厂房围护外墙内壁面不会产生结露问题;冬季环境条件下,当室内环境相对湿度高于相对湿度上限值时,围护外墙内壁表面会产生结露现象。为了防止冬季环境条件下发生墙体结露的现象,可采用限制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或在墙体外侧增设保温层结构等预防措施。本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厂房工程的防结露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自然对流 热传导 露点温度 墙体结露
  • 简介:中国水科院在水工结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国际领先。首创了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解决了大坝裂缝这个世界性难题;开创了拱坝优化数字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软件,可节省坝体混凝土10%~30%,已应用于一百多座拱坝,节省投资二十余亿元;首创了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方法与软件,完全按照混凝土坝实际施工的气候条件、施工进度和随着不同高程的各层混凝土的不同龄期而变化的力学热学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一致,使大坝应力分析水平大幅度提高;首创了混凝土坝数值监控方法,把仪器观测与有限元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可求出从开工到运行各个时间大坝真实的应力场和安全系数,建立了大坝安全监控新的可靠平台;发展了混凝土徐变理论,提出了两个定理,可判断徐变对坝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混凝土徐变应力分析的隐式解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当时在全球率先编制了5个水工结构有限元计算程序,提供给全国有关单位,使我国水工结构计算进入“有限元时代”,计算水平实现飞跃。

  • 标签: 水工结构 混凝土坝 温度应力 仿真分析 有限元计算
  • 简介:针对我国水工建筑物的老化病害状况和耐久性问题,介绍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质量与老化性状的常规检测方法和手段,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应用进展。针对现场检测和安全评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题,研发了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包括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表面波法、冲击回波法及冲击弹性波测试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为各类水工混凝土工程的健康诊断、修补加固及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水工结构 混凝土 冲击弹性波 质量检测